英国管理学家L·威尔德提出,有效的沟通始于倾听,人际沟通始于聆听,终于回答。这就是“威尔德定理”。这种定理不仅可以应用到沟通中,也可以运用到管理者在管理的实践中,在要求别人之前,先来要求自己。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柯维认为,管理者的才能就是影响力,真正的管理者是能够影响别人,使别人追随自己的人物。一个以身作则的管理者要克制自己的冲动,培养自己的前瞻性、控制力,做到以身作则,为下属树立榜样,用榜样来影响他人。
管理者成就了自己的好名声,就会做到众望所归,成功也就指日可待。
公元前121年的夏季,汉武帝组织了第二次对匈奴的大规模作战——河西战役。李广率领四千精锐部队为先锋,不料被四万匈奴骑兵团团包围。
将士们看到眼前十倍于自己的敌军后,都有些胆寒心悸。那么,李广又是如何稳住军心,激发将士们的斗志,从而战胜敌军的呢?李广想趁敌阵未稳,派人冲击,打他个措手不及。但是,这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和武艺,还要有不怕牺牲的精神。派谁去呢?对,就让儿子李敢去率队冲锋。此时此刻,李广当然没有忘记出征前夫人的千叮万嘱,要他好好照顾儿子。
可是,大敌当前,大丈夫马革裹尸在所不惜,又怎能吝惜儿子而耽误大事呢?
李敢不负父命,率领骑兵直插敌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入重围,旋而平安归营。一归营,李敢就提起嗓门大声说:“匈奴骑兵没什么可怕的,很好对付。”士兵们早已被李广亲派爱子冲锋陷阵的行为深深感动,又看到李敢冲锋杀敌,顺利归营,士气大振。李广趁势命令军士们背向里、脸朝外,摆成圆阵,剑拔弩张,严阵以待,摆出一副决一死战的姿态。他命令军士拉满弓、上紧弦,瞄准目标,引而不发。自己则拉开那张著名的大黄弩弓,一连射杀了好几个冲在前面的匈奴副将。
经过一天激战,汉军已经所剩不多。李广却始终镇定自若。士兵们看到他与往常一样,心里踏实多了。吃饭时,李广等到士兵们人人有水喝,个个吃饱饭后,才开始喝水、吃饭。这使士兵们深受鼓舞,无不下决心再战。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匈奴骑兵就利用兵力优势,发动猛攻。可汉军士兵个个奋勇,顽强抵抗。正在危急关头,张骞率大军赶到。匈奴见大势已去,匆忙撤退。
就这样,在众寡悬殊的战斗中,李广以巧妙的指挥才能和身先士卒的战斗精神赢得了时间,避免了全军覆没,牵制了匈奴兵力,为河西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陷入敌阵后,李广临危不乱,不顾夫人的叮嘱,派出亲子偷袭敌军,大大地鼓舞了将士。等到进食时,李广等将士都有饭吃后,才开始吃饭,如此以身作则,爱戴将士,将士们岂有不誓死效命的道理?
因此,太史公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为人正直的领导干部,即使不下命令,下属也会照他的话去执行;那些自身不正的领导干部,即便三令五申,也无人响应。
作为领导干部,如果待人失当、亲疏不一,则会在不知不觉中重用某些不该得到重用的人,而冷落了一些骨干力量,直接影响管理者自身事业的全局发展。因此,要想成为一名受众人欢迎并具有凝聚力的管理者,就应该对所有下属一视同仁。
身为领导干部,要比员工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心血,以身作则,才能赢得下属的心。这一点,日本经联会前会长土光敏夫就是一个成功典范。
1956年,土光敏夫出任东芝电器社社长。当时的东芝人才济济,但由于组织太庞大、层次过多、管理不善、员工松散,导致公司绩效低下。
土光敏夫接掌后,立刻提出了“一般员工要比以前多用三倍的脑,公司董事则要十倍,我本人则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口号,决心重建东芝。
土光敏夫的口头禅是:“以身作则最具说服力。”他每天提前半小时上班,并空出上午七点半至八点半的一小时,与员工一起动脑,共同讨论公司的问题。为了杜绝浪费,土光敏夫还借着一次参观的机会,给东芝的董事上了一课。
有一天,东芝的一个董事想参观一艘名叫“出光丸”的巨型油轮。由于土光敏夫已看过九次,所以事先说好由土光敏夫带路。
那一天是假日,他们约好在“樱木町”车站的门口会合。土光敏夫准时到达,董事乘公司的车随后赶到。
董事说:“社长先生,抱歉让您久等了。我看我们就搭您的车前往参观吧!”董事以为土光敏夫是乘公司的专车来的。
土光敏夫面无表情地说:“我并没乘公司的轿车,我们去搭电车吧!”
董事当场愣住了,羞愧得无地自容。
这件事立刻传遍了整个公司,大家立刻心生警惕,不敢再随意浪费公司的物品。土光敏夫从点点滴滴做起,处处以身作则,公司所有人上行下效,绩效便逐渐好转。
土光敏夫以要求员工的条令严格自律,处处以身作则,才使得公司上下竞相效仿,从而彻底改变了公司的面貌。领导干部一定要恪守“站得直,行得正”的管理信条,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对于自己都没有做到的律令,怎么能使下属信服,从而去履行你的指令呢?所以,管理者要想使人信服,就要先使人佩服,以实际行动影响人、感召人。
明朝时,茶叶是朝廷和西域人交换马匹的主要物资。
为此,朱元璋制定了《茶法》,并在茶叶产地和主要关隘设立了专门的机构,管理茶叶贸易事宜,严禁贩卖私茶。
可是,朱元璋的三女婿欧阳伦,仗着特殊的身份和地位,目无法纪、贩卖私茶、谋取横财,还怂恿、指使家人巧取豪夺,大量收买茶叶。
地方官员对其作为十分不满,意欲告发。而欧阳伦不但不收敛自己,反而仗势欺人,对意欲告发者严刑拷打,逼其屈就。
朱元璋知道后龙颜大怒,查明情况后即刻将自己的乘龙快婿欧阳伦赐死,同时对地方官敕令嘉奖。
这件事的处理,朱元璋虽然失去了一个女婿,但他却赢得了天下的人心,使《茶法》更得以顺利施行。
制定了法令,就要严格执行,这一点,朱元璋丝毫不含糊,毅然对自己的女婿下了斩杀令,结果使法令得以顺利施行。领导干部要求别人易,要求自己难。但是,若管理者自身存在问题,或者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就会引起其他人的不满,自然笼络不了人心。人心不稳,事业不成。
因此,管理者行走职场,就要秉持“身正令行”的信条,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领导干部若能身正,想搞歪门邪道的下属就会有所畏惧,倘若领导干部身心不正,下属就会拿管理者的话当耳旁风。
领导干部要注重自己在组织中的榜样作用,要清楚自己作为部门或公司的负责人,一举一动都会受到所有人的关注,都会影响他人的积极性。
在职场上,领导干部只有严格要求自己,起带头表率作用,才能具有说服力,才能增强自己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