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拉力
拉力是指人们为了使命、梦想、信念、荣誉、成就感等,而自动自发地去做某些事情。拉力是管理者对员工的有效激励,使得员工们自动产生前进的力量。为了增加拉力,管理者可以——
(1)让员工参与组织管理,让员工们觉得自己被组织重视,这样他们就会关心公司,就会觉得自己是公司重要的一分子,就会产生归属感。
(2)管理者要虚心听取员工的意见,并将合理意见付诸实施,在组织内建立员工合理化建议系统。
(3)表扬先进者,为其他人树立榜样,学会运用榜样的力量。
(4)举行“我是管理者我会怎么办”的主题活动,让每个员工都上台说。因为每个员工都有一大堆自己的想法、意见和改善公司的建议。
(5)让自己的员工做企业的形象代言人。
(6)辅导员工,对他们进行培训投资,帮助员工成功。
(7)尊重每一位员工,倡导主人翁精神。
2.推力
推力是指外界刺激对员工工作激情的促进力量。在一个人的行为动机里,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他自己能得到什么好处,什么利益。对大部分员工来说,能在公司里拿到多少钱,多少工资,多少奖金,可能是决定性的。一个员工的忠诚度和自己拿多少钱有直接关系。
管理者可以设计一些比工资和奖金更复杂的办法来提高推动力,加强对员工的激励。比如员工可以把存在公司的钱借给公司用,公司反过来再给员工一个很好的利息回报,这样就把员工和公司的利益绑在一起了。如果公司经营不好的话,员工肯定会担心他的钱能否拿到。这样不仅增加了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对公司也很有好处。
员工最关心的物质上的激励就是他自己的薪水,但是薪水的提高,通常的做法是由上面决定,到年底的时候老板说谁不错,就给谁提薪。但是很少有老板让员工说自己觉得自己不错,应该加点工资。其实员工可以提,最后决定权还是在老板的手里,你完全可以根据绩效考评做出加薪或者不加薪的决定。
3.压力
任何一个公司要想激励人,要想让大家动起来,要想让大家的积极性发挥出来,除了前面所说的力量之外,我们应该学会引入竞争机制,从上到下都要引入竞争机制。
有一个故事:渔民去海里打鱼,把打到的鱼运到家里的时候发现这些鱼大部分都死了。但是有一个渔民发现,他打的鱼却没有死。原来他打上来的鱼里面有两条鲶鱼。鲶鱼生性好动好斗,有了鲶鱼在鱼仓里,其它的鱼不活动起来的话就会被鲶鱼咬到。所以其它的鱼拼命地跑,这样渔民把鱼运到家里鱼还都是活的。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在企业里也是一样的道理:竞争导致的压力能提高效率。
市场经济最重要的就是引入了竞争机制。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能把企业的水平提高,能让社会受益,同样,公司内员工之间的竞争也一样能够提高员工的水平,以及公司的整体效率。
如何在日常管理中制造竞争,给员工施加适当的压力?
(1)招聘储备人员。不仅会对员工造成压力,而且在个别员工生病、出意外时能够及时补位。
(2)员工发言的顺序按业绩排。例如,开会的时候,业绩最好的员工首先发言,业绩第二好的第二发言,业绩最差的最后发言。管理者不用说话,大家自然而然就知道问题所在了,只要有这样一个排序,马上就有压力了。
(3)末位淘汰的制度。一个小组,一个工厂,或者一个销售队伍,规定一定比例(例如5%)的人,完不成任务,排到最后几位的员工,到年底就淘汰掉。用这种方式能给所有员工制造一种无形的竞争压力,如果不行就得离开公司,这是一个制度,并不是针对个人。
(4)Up or Out。要么在公司里面把业绩做上去,要么离开公司。
4.自我激励
(1)做好体育锻炼。世界上伟大的管理者,企业家、政治家、杰出人士,他们每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锻炼身体。一个人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身体,就会变得烦燥、无礼,一个人的坏心情会把整个公司的氛围破坏掉。所以大家都要找一个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
(2)学会用榜样激励自己。每个人都应该给自己寻找一位学习的榜样。榜样可以是你崇拜的人,也可以是和你做的事情完全不相干,但在某些方面值得你学习的人。
(3)树立敌人。让自己有一个敌人,这个敌人不是真正的敌人,而是一个假想的敌人。比如你的竞争对手,你把你做的事业和他做一个竞赛,你要超过他。
(4)想办法把自己置身于社会监督之中。一个人在别人盯住自己看的时候最积极主动。如果要想完成一件事情,就要给自己下一个军令状,把它说出去。因为说出去了,别人看你了,你不能不做了。
(5)给自己时间压力。时间压力让人更易于使用80/20原则,把重要的事情做出来。所以,在立军令状的时候,不要多给自己时间,而要少给自己时间,这样反而更容易实现。
(6)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如果要爬一个1000米高的山,很不容易做到;但很容易做到爬10次100米。生活和工作中的任何一件难做的事情都是一样的:一次达不到,但可以把任务和困难分解开,就很容易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