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答布效应,是指一个人的角色行为是由角色规范所“导演”的。一个人要表现出良好的角色行为,就要提高角色的扮演水平。为此,就要依据角色规范来认识其面貌,理解其意图,落实其要求。
这里的答布,就是角色规范的代名词。答布效应强调了角色规范的重要性,它对于我们规范自己的言行,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和团体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那么,何为答布?研究认为,原始社会就有一种传统的习惯和禁律,英文中称之为“答布”(taboo)。它是人类社会最初期的一种生活规范。当时尽管还不存在宗教、道德、法律等观念,但是,人们在生活中已经将这三者混合起来统一使用。因此,答布就被史学家称为法律诞生前的公共规范。
为什么会出现答布效应呢?社会心理学家分析,由于原始社会的科学文化水平很低,所以,人们对于所谓的神怪或是污秽事物有一种禁忌心理,认为如果触犯禁忌,就会蒙受灾祸,因此一定要远离它们、畏敬它们。于是,在这种信念的基础上就形成了答布这种习俗。
同时,当时的文化发展水平让人们初步认识到,作为参加社会活动的个体,其行为要服从于一定的法则和行为规范——答布效应因此而出现。
随着现代社会的科学文化的发展,现代人规范自己的角色行为已经不再依靠答布这类的禁忌。不过,从社会心理学的意义上来说,答布效应揭示了角色行为是由角色规范所“导演”的内涵,因此,它实际上说明了一个社会如何使其成员的行为遵从社会规则,适合一定的阶级要求、行为规范与道德准则,或是倡导其成员遵从本民族的文化规范。
须知,任何一个社会都有一套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并延续成百上千年,其内部的所有成员都必须遵守。从这个角度而言,答布效应在任何社会里都是客观存在的。
答布效应的原理告诫我们,要用角色规范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这不仅表现在社会对每一个成员的总体要求必须符合特定的法制观念和道德观念的规范框架,而且还反映在对个体“扮演”某一具体角色时也要符合特殊的角色规范。只有如此,一个人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并做出应有的贡献。
琳达·乔依·沃切纳是沃纳考公司的总裁。她给自己的评价是,“对于尽善尽美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我有种永无止境的欲望——越接近目标越好”。的确如此,沃切纳从不曾妄想一步登天,而是遵照答布效应的内核,一步一步规范自己的社会角色,以角色规范要求自己,实现最后的角色转换。
沃切纳16岁高中毕业后就进入布法罗州立学院学习,主修商业管理。在大学期间,沃切纳为自己进行了明确的人生定位,并以角色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她认识到,现在的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毫无经验的大学生,要想获得丰厚的社会实践经验,必须经过严格的基层实践训练。于是,在每个假期,她都要求自己到纽约的百货商场打工,以此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就如她自己后来所说的——她几乎在纽约的每家商场都做过售货员。除此之外,她还在大学期间积极参加校外活动——当考试监考员,批阅卷子,做家教等,因为这也是一名大学生和成长中的青年应该遵守的角色规范。
1966年,20岁的沃切纳从大学毕业,获得了工商管理学士学位,随后,她进入了零售服装行业。从此,她开始以新的角色规范要求自己。她梦想拥有自己的公司,不过她同样清楚,任何伟大的幻想家都要从底层起步。于是,1969年,她开始了胸罩采购员的工作。当然,她一如既往地以这一职位的角色规范要求自己、提升自己,同时积累经验。两年后,她成了位于纽约曼哈顿34街区的著名的马西斯商场中最年轻的采购员。
五年的采购员生涯让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成了服装行业的专家。后来,由于实现了非同寻常的业绩,她成为主宰沃纳考公司生产和人事大权的高级领导者,并在45岁时实现了让公司入选“《幸福》500家知名大公司”的愿望,同时还成为当时仅有的三位《幸福》杂志评选的“500家大公司女董事”之一。
沃切纳的经历在商界产生了轰动效应——她在自己从事过的每个职位上都表现绝佳,为人称道。但若是对她的成长经历用心观察,我们会发现,正是由于无论从事哪一种工作,她都会以相应的角色规范要求自己,从简单的工作和低微的职位上一步步走过来,然后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地达到了事业上的辉煌。
正如答布效应的意义所指,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上的角色都有着相应的角色规范,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就如同在舞台上演出,首先必须贯彻导演的总体要求;此外,还要依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规范要求去表演。只有将二者紧密结合,方能成为角色和行为的统一体。
换言之,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一方面要遵守社会规范对所有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另一方面还要内化对某一种角色的特殊规范。
我们必须根据自己的定位去思考、去行动,以使自己的行为既符合角色规范的普遍要求,又能达到其特殊要求。如此,才能将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才能融合共性与个性,进而在社会舞台上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