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复兴的的隐性曲线:“开着飞机换引擎”

微软是过去20年唯一一家连续三次进入全球市值前10名之列的公司。

为什么微软历任三任CEO,几经风浪,依然能持续发展,甚至顺利完成变革转型?

假如对于像阿里巴巴这样懂得未雨绸缪、“天晴时修屋顶”的企业来说,隐性曲线是保障业务持续飞跃的基石,那么对于那些经营上出现问题、步入稳定期甚至衰退期的企业而言,隐性曲线在企业跨越非连续性发展的过程中,就是一根改变危局,将企业从泥淖中拯救出来的救命稻草。

伊查克·爱迪思曾经说过,当企业进入衰退期之后,死亡大概率是它的结局;查尔斯·汉迪也明确提到,当企业错过第一曲线的顶点,原有业务不增反减的时候,第二曲线创新很难实现。此时,对于已经开始衰落的企业来说,隐性曲线就是它最后的救命稻草。

在实际的企业经营当中,企业家们经常会犯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错误。当业务出现危机的时候,就会想方设法地去进行补救。如果企业此时面对的只是一些无足轻重的小毛病,那么对症下药或许会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如果企业面对的是发展的非连续性这种根源性问题,现有业务因为不适合已经到来的新商业秩序而出现下滑,那么仅通过业务层面的调整已经无法解决。

说到这里,我们不妨来看一看微软是如何变革的。1999年微软在比尔·盖茨的带领下达到了第一曲线的巅峰,市值达到6000亿美元,可谓风头一时无两。但是到了2014年,微软的发展陷入困局,智能手机业务遭到苹果和谷歌绞杀,云计算业务变成了亚马逊的天下,Windows 8系统成为微软历史上被诟病最多的系统,市值也一度跌至3000亿美元以下。

对于当时的微软来说,时任CEO的史蒂夫·鲍尔默功在PC,但过在移动。面对移动互联时代的冲击,鲍尔默在判断和决策上出现的失误,导致微软市值从巅峰时期的6000亿美元一路狂跌至不足3000亿美元。在当时的媒体眼中,微软的颓势似乎已经不可挽回。

事实上,鲍尔默并没有眼睁睁地看着微软的业务不断下滑,在任职期间,他也曾经做出一系列的调整,如开发Office软件解决方案、研究Dynamics系统、提供Bing搜索引擎服务等,但这些措施都没有取得良好的成效。

直到2014年,微软迎来了一位新CEO,他给这家公司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年,微软开启了云计算、大数据等第二曲线创新,并开始了一系列的变革。2017年10月20日,微软市值再度回到巅峰时刻的6000亿美元。2019年9月25日,微软市值达到了1.06万亿美元,成为当时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而做出这一系列变革的,正是从鲍尔默手中接过CEO职位的萨提亚·纳德拉。

同样都是业务的变革,为什么鲍尔默最终以失败收场,而纳德拉却成功打破了增长的魔咒呢?关键就在于纳德拉出任微软CEO以后,并没有直接调整业务,而是先在文化和组织方面进行了变革。正是文化和组织的变革先行,使后续的业务变革得以顺利进行,微软也借机重新攀登至世界巅峰。这一点,其实也验证了我在前面所提到的隐性曲线的打造要先于业务变革。

在市值达到5000亿美元的企业中,能够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完成组织和业务变革并获得成功的,目前仅有微软一家,所以微软是全球最值得研究的公司之一。从表面上看,微软的业务增长是能被观察到的表面改变,但真正的改变来源于其内部的变革。

微软的显性曲线

我们先来看一下微软的显性曲线(见图2-8)。图中的灰线代表微软不同业务线发展的轨迹,橙色线则是微软的市值线。

图2-8 微软的显性曲线(示意图)

微软公司最初是以比尔·盖茨和他的团队开发的Windows操作系统起家的,这也开创了世界PC软件开发的先河。比尔·盖茨退休后,鲍尔默于2000年出任微软公司的CEO,并在2008年出任微软总裁一直持续到他2013年退休。在鲍尔默执掌微软期间,他开发了很多创新业务,如云计算、Office软件解决方案、Dynamics系统、Bing搜索引擎等,但核心业务仍是Windows操作系统。

从图2-8中我们可以看出,Windows操作系统在经历了2000年的巅峰期之后,其营收一路下滑;在2007~2012年鲍尔默主政这一阶段,微软开发的Office软件解决方案、Dynamics系统、Bing搜索引擎等几条业务线的整体营收增长极为缓慢,这也是鲍尔默饱受业内人士诟病的根本原因。

2013年9月26日,鲍尔默决定辞去微软总裁的职位。鲍尔默这样解释自己的决定:“也许我是旧时代的象征,我得罢手去做别的事……不管我有多热爱我现在所做的一切工作,对微软来说,开启新时代最好的方法还是引入新领导者加速变革。”

2014年,纳德拉临危受命,执掌微软。纳德拉之前是微软云计算与企业部门的副总裁,执掌微软后,他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大力开发的最重要的一条业务线,即云计算业务。从图2-8中云计算的营收曲线上可以看出,微软云计算业务呈快速增长的上扬之势。

同样是对业务进行变革,为什么鲍尔默开辟的新业务增长缓慢,而纳德拉开辟的云计算业务却能实现快速增长呢?一方面是因为鲍尔默当时的思维还停留在PC时代,他所认为的新业务,其实早已发展得趋于成熟,不仅有着稳定的市场,还有领先的头部企业;另一方面是因为纳德拉所选择的云计算领域,依然处在时代的风口,虽然业内已经出现了亚马逊这种强力的竞争对手,但微软同时具备亚马逊所不具备的技术和用户基础优势。

当然,这只是业务层面的表面原因。从企业内部来看,鲍尔默变革失败,而纳德拉转型成功的根本原因,还是后者的业务变革背后有扎实的组织和文化变革作为基础。

微软的隐性曲线

市值超5000亿美元,仅用三年时间就取得了变革成功的微软,是全球最值得研究的公司之一。在其业务增长的表面变化背后,是其内部的变革,而这正是我们要重点研究和学习的。

微软的隐性曲线发展轨迹,如图2-9所示。2000年,正值微软的巅峰时期,市值达到了6000亿美元,鲍尔默正式担任微软CEO,并制定了依旧以Windows为主的战略。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战略,使得公司内但凡与Windows有任何冲突的业务都被鲍尔默全部砍掉了。

图2-9 微软的隐性曲线

这直接导致微软错失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机遇,被同期的苹果和亚马逊等公司远远地超越。在鲍尔默执掌期,整个微软处于长达14年的衰退期,直到2014年纳德拉上任,微软才逐渐走向复苏。

微软是如何用三年的时间走出低谷,完成变革转型的?

我们从2012年的一件小事说起。2012年之前,微软的logo(标识)是由黑色板块和白色板块共同组成的,给人的感觉是公司偏于保守。到了2012年8月,微软换了新logo(见图2-10)。

图2-10 微软的logo变化

新logo由“符号和标示组成”,符号中加入了红、绿、蓝、黄色块,体现了公司多元化的产品组合,也让公司形象变得更加生动。正如一位微软高管所说:“新logo在继承的基础上又预示着未来,新奇和清新。”

这看似不经意间完成的一个小小举动,其实拉开了微软变革之路的序幕,种下了开放创新的种子。 任何一家超大型企业的变革,包括成熟期企业的变革,都一定要先进行“文化松土” ,而微软的“文化松土”是从改变logo开始的。随后,纳德拉上任,开启了微软变革三部曲。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djsbq.com/5798.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