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自从有了教育活动,就有了对教育的认识。但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基本停留在经验和习俗的水平上,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性认识,这一阶段可称为教育学的萌芽阶段。这一阶段所取得的教育认识成果主要体现在一些思想家们的著作中。

在我国古代,先秦诸家,汉唐的董仲舒、王充、颜之推、韩愈,宋元明清的程颐、朱熹、王守仁等诸多思想家都有较丰富的教育思想。其中,最著名的是孔子(前551—前479)。

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尽管孔子没有专门的教育著作,但在其弟子辑录他言行的《论语》中却蕴涵着极为丰富的教育思想。他提出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并重、温故知新以及“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诱导等教育思想,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汉代之后,儒家的学说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教育的正统,孔子也被后人尊称为“万世师表”。

《学记》被认为是我国及世界上最早的一篇集中论述教育问题的专门著作。它大约成书于战国末期,相传是儒家思孟学派所撰。《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全文虽只有1229个字,却对教育的目的与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等问题,都作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阐述。《学记》所提出的“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教育功能观和“教学相长”、“不凌节而施”、“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长善救失”等教育教学原则,对现在的教学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西方古代最伟大的教育思想家当属古希腊三杰——苏格拉底(前469—前399)、柏拉图(前427—前347)和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他们的政治、哲学和教育思想对西方学术有着奠基性的意义。他们的教育思想散见于其政治、哲学、伦理等著作之中,如柏拉图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人们可以从中了解其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与古代的其他思想家和教育家有所不同,他明确地提出了“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得出“美德即知识”的命题和“德行可教”的观点。苏格拉底第一次试图通过理性的思考来解决这个问题,这就说明他已经不满足于对教育现象的经验观察,其思考已经具有教育科学研究的意味了。苏格拉底主张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一般称为“苏格拉底法”或“苏格拉底问答法”,苏格拉底将它称为“产婆术”。这是他用于引导学生自己思索、自己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亚里士多德的一个基本观点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特征在于人具有理性,人只有运用和发展其理性,才能进行知识和智慧的探索,实现真正的自我。因此,在他看来,教育应当以充分发展人的理性,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为目的。他以其灵魂学说作为和谐发展教育的理论基础,认为人有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理性灵魂,植物灵魂主要表现在营养、发育、生长等生理方面,是灵魂中最低级部分;动物灵魂主要表现在本能、情感、欲望等方面,属于灵魂中级部分;理性灵魂则表现在思维、理解、判断等方面,是灵魂的理智部分,属于灵魂高级部分。他认为人人都具备这三种灵魂,且从出生到成人依次呈现。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应遵循人的灵魂的发展顺序而进行,依据人的三种灵魂,相应地对人进行体育、德育和智育的训练,并把人的教育阶段按每七年为一个时期来划分。亚里士多德不仅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建立和谐发展教育思想体系的人,也是最早提出教育年龄分期的教育思想家。

此外,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约35—95)所著的《论演说家的培养》(又译《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在书中,昆体良系统地论述了雄辩家的培养与教育,他提出了集体教育的设想,倡导因材施教、废除体罚等观点,19世纪英国著名思想家穆勒(1806—1873)在谈到昆体良的杰出成就时说:“他的著作是整个文化教育领域中古代思想的百科全书。”

无论是包含在哲学或政治论述中的教育思想,还是那些专门的教育论著,尽管今天仍能给我们以许多启发,但由于时代的局限,它们基本停留于对经验的描述上,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因而,这一阶段只能说是教育学的萌芽或雏形阶段。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djsbq.com/5043.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