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力的构成要素:沟通、协调、反馈、责任、决心

执行力对个人而言是一种能力,对一个团体、一个组织而言,则是一套复杂的系统流程,主要由以下五个要素构成。

①沟通。沟通是前提。通过沟通,可以统一思想、增进了解、消除隔阂、达成共识,使上级的战略意图最大限度地被下级理解和认可,从而在执行中可以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既分清上级战略部署的条条框框,又理顺执行落实中的方法步骤,选取最行之有效的方案来执行,从而通过自上而下的合力使既定目标在执行中变得更加顺畅。

②协调。协调是手段。根据现代管理学理论,好的执行往往需要一个组织至少百分之八十的资源投入;而那些执行效率不高的组织,其资源投入甚至不到百分之二十。这中间的百分之六十就是差距。一块石头在平地上只是一个静止的物体,而从悬崖上滚落时,却可以爆发出强大的动能,这就是资源的集势效应。把资源协调调动在战略的位置上,从上到下一个方向,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见,协调在执行力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效的协调可以把有限的内部资源合理地配置在最需要的部门,从而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充分体现执行力的最大化。

③反馈。反馈是保障。执行的好坏要经过反馈才能得知。而这种反馈无论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其结果是可以用具体而细致的数据来展示的。这就使我们能从数据形成的相互关联的曲线中对决策、部署执行情况或对产品销售情况、市场占有率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和了解,从而为决策提供更准确的依据和更清晰的验证,以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增强执行落实的科学性、准确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④责任。责任是关键。一个组织的战略目标应该通过科学的绩效考核来实现,而不仅仅只是单纯地从道德上来约束。执行力度的大小体现为责任意识的强弱,而责任意识的形成有赖于科学而严格的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这样以机制建设为载体,把无形约束变为有形约束,把单一的道德约束升华为复合的道德与机制双重约束,从主观上形成一种责任意识的氛围,从客观上产生一套完善的奖惩制度,才能有效地找到落实执行力与强化责任意识的准确交汇点,以此来增强员工的敬业精神,更好地体现责任意识对于执行力建设的关键作用。

⑤决心。决心是基石。狐疑犹豫,终必有悔,顾小忘大,后必有害。专注、坚持,这种人生信条同样也适用于管理执行这个领域。成功就像一扇门,如果战略决策这把钥匙我们已经找到,那么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下定决心,付诸实施,就是用钥匙来打开成功之门的决心和勇气。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djsbq.com/3697.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