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敏捷性
敏捷性,在汉语中包含三个意思:(1)行动迅速、协调而又有柔性;(2)头脑聪明、敏锐,能迅速思考,做出推断;(3)灵活、活泼。然而,作为管理学的概念,敏捷性指的是一种企业能力,是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响应市场需求变动、快速提供新产品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争取更多市场份额的竞争能力。
“敏捷”在管理学领域之所以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与一系列经典管理学理论密不可分。例如,它可以与生产周期联系在一起,表示快速;与大规模定制联系在一起,表示适应性;与虚拟组织联系在一起,表示供需链上各种合作的形式;与精益生产联系在一起,表示高效的资源利用;与一个具有自学习、自适应能力的组织形式联系在一起,表示系统的自组织和自适应性;与企业再造(Reengineering)联系在一起,表示企业业务流程的不断优化、改进等。
在全球激烈动荡的市场环境中,敏捷性已成为各个企业保持其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多企业已经将组织敏捷性的构建与升级提升到了战略层次的高度,从战略角度进行规划,希望打造出一个可以驾驭变化,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快速、灵敏、积极、有效地响应市场变动、满足顾客需求的成功企业。
(二)组织敏捷性
组织敏捷性则是从特定企业组织的视角来界定敏捷性,具体是指使企业能在无法预测和持续变化的外部环境中及时响应市场变化、不断增强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所必须追求的战略竞争能力。由于本书的研究对象就是企业组织,因此书中所提及的“敏捷性”即为组织敏捷性。
目前,理论界还没有对组织敏捷性的定义达成一致。Vokura和Fliedner认为组织敏捷性是指企业可以快速地组织生产,并可以在大范围内根据客户的特殊化需求提供低成本高附加值的产品。Flowle认为组织敏捷性其实是指企业组织运用市场规律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来充分发掘市场机会的能力。McGaughey认为组织敏捷性是指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快速感应并对组织作出快速响应的能力。Sambamurthy等人认为,组织敏捷性是指企业探测市场中创新的机遇并快速地通过获得、整合和重构必要的资源(如资产、知识和关系等)以把握机遇。从狭义上来看,组织敏捷性是指企业就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的能力,这种反应能力与速度有一定区别,它强调的是不可预测性,是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来分析企业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适应能力与反应能力。
从这些研究者的定义中可以看出,敏捷性的精髓在于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调整自身,即一种精于变化的能力,这包括感知(Sense)变化、理解(Perceive)变化、响应(Response)变化、利用变化和创造变化。作为这些能力的综合体,敏捷性不仅仅能够帮助企业被动地对外部变化进行及时反应,而且更重要的是使企业具有主动应对变化的意识和准备。
因此,敏捷性是指在一个不断变化、不可预见的环境中,企业组织能够从发展战略、结构、功能和运行方式等角度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实现快速、灵敏、有效、积极地响应市场变化、满足顾客需求,并在竞争中赢得优势,从而能够驾驭变化的能力(Sharifi,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