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组织团队的五大特质

美国学者乔恩·卡曾巴赫(John R.Katzenbach)和史密斯(Smith)认为,团队是指具有异质性和互补性,基于共享的愿景、目标、业绩、方法等内容而愿意彼此担当责任的少数成员构成的具有有序结构和运行逻辑的群体。因此,团队一般包含人数少、技能互补、共同的远景和业绩目标、共享的方法以及相互承担责任5个特征。

除了上述一般团队的特点,自组织团队还有着以下几大特质。

◆ 开放性

外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输入是组织开放的必要条件,其中,信息形态的交流是物质形态交互的先导。特别是在信息快速变革更新和无限膨胀的互联网商业时代,信息的获取、沟通与交流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发展的成败。因此,信息的内外部交换既是系统与环境各方面交换的主要表现形态,也是开放性自组织管理的基本条件和前提。

同时,对团队成员而言,开放性的信息获取和交流渠道也有利于他们实时获取需要的信息、知识和技能,促进自我的成长、完善,并最终通过协同效应增强自组织团队的整体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团队学习(个人与组织)是自组织进行信息交流的基本形式。

◆ 非平衡性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非平衡性是自组织从无序走向有序的内在驱动力量。通过导入竞争和激励机制,自组织团队能够在内部形成一种物质、能量、信息等处于不均衡分布状态的有差异的竞争系统,从而以此调动内部各要素的积极性、自主性,激发内部活力,推动自组织团队建构出最佳的有序结构。因此,自组织团队管理,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保持系统远离平衡态,以避免组织走向保守和僵化,充分挖掘出各要素的创新创造能力和价值。

另外,共享的远景和价值理念作为有序参量,保障了团队不同要素间的竞争不至于走入混乱,引导了不同要素的运动方向,实现了团队整体的协同效应,从而推动组织向着有序的方向发展。同时,自我超越的诉求又使每个团队成员在共同价值的引导下,为了共同的远景、目标而不断创新和奋斗。而共享远景与成员自我超越诉求和根本利益的高度融合,又为自组织团队提供了极大的变革成长动力和空间。

◆ 非线性相互作用性

基于自组织的动力学原理,自组织团队借助共同参与、团队学习、资源共享、反思学习、深度会谈等多种方式,实现了成员之间、团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高效互动与非线性作用机制。团队学习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是作为一个整体的自组织系统及组织智能形成的基础。

具体来讲,组织是基于异质性个体在某种特定规则下的有效耦合和相互作用形成的有序系统,必然具有超出团队成员个体特质之外的整体功能和价值。如果将组织智能比作大脑的话,那么团队成员就是一个个具体的细胞,而只有全部细胞都参与到学习、非线性互动和协同合作时,才能创造出“1+1>2”的组织整体价值。

组织智能要求的学习并不仅仅是独立的成员个体的学习,更是自组织团队的学习。唯有如此,才能充分挖掘和发挥团队不同部分的异质性、多样性价值,通过彼此间的协同碰撞实现创新和创造。

◆ 自主性

与传统团队不同,自组织团队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于能够自主地进行系统演进,推动组织自发地从无序状态走向有序结构。具体而言,自主性就是自组织系统在演化过程中,能够实时吸收、反馈内外部的相关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内部各区域的运行状态和方向进行调整,并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实现系统不同要素的自我反馈、调整和协同。

因此,自组织团队比其他类型的团队拥有更大的自主权,也不需要外在的权力对其演化过程进行命令和干涉。当管理者确定了自组织团队的目标之后,自组织团队将在工作的时间、方式、分工和质量检测方法等多个方面拥有完全的自主决定权。甚至,有些自组织团队可以自主挑选成员,并通过成员间的交互评价考核工作效果。

◆ 协同性

协同学创始人哈肯(Haken)指出,在开放的系统中,子系统既各自进行着无规则的独立运动,又在某种特定关联下形成协同效应,从而推动组织整体向着有序方向演进。

因此,系统内各部分的协同作用是推动组织从无序走向有序的关键。协同效应的发生使系统各要素的独立运动不会向着不同甚至相悖的方向发展,保证了内部各要素的有序转向。而各要素的有序则决定了整体系统的结构化趋势和组织结构的稳定性程度。

就自组织团队而言,协同性主要是指团队成员彼此间的高度信任和良性交互,以及对组织的高忠诚度和责任感。成员间的相互信任是自组织团队成功演化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能够有效降低团队的沟通与调节成本,实现不同成员间的协同合作,从而为整体团队创造出更大价值,这也是自组织团队相较于传统组织团队的一大优势。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djsbq.com/2854.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