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的区别

按决策是否具有重复性划分,可分为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按照决策和活动的程序性,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教授把组织活动分为两类:例行活动和非例行活动。对应的即是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所谓程序化决策,是指经常重复发生,按固定程序、方法和标准进行的决策。在一般组织中,约有80%的决策可以成为程序化决策。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一些工作重复出现,例如产品质量、设备故障、现金短缺等方面的问题。这类活动的决策是经常反复的,而且具有一定的结构,因此可以建立一定的决策程序,通过建立某些制度、规则或政策使得当问题重复发生时,只需根据已有的制度和规则按例行程序处理即可。

如某美国公司在其遍布美国的40 多家工厂中部没有主计员(总会讲师),每位主计员管理3~6个监督员,并同时管理25~50个职员。早在1994年,该公司就已成功地把主计员的凡乎全部决策高度程序化了。虽然大多数的主计员仅受过高中教育,但是在公司制定的一份多达4000 而并不断更新的会计手册的指导下,他们遵从指导,能够游有余地处理大多数问题。而在这家公司中,高代价的人才集中在总部制定所有的非程序化会计决策。

所谓非程序化决策是指具有极大偶然性、随机性、又无先例可循且具有大量不确定性的决策活动。依赖于决策者的经验、知识、决断能力,常用于处理例外问题,无先例可循。如组织结构变革、重大的投资、重要的人事任免以及重大政策制定等问题。这类问题为数不多,但却是真正要求管理者倾注全部精力,进行正确决策的问题。

通常企业高层管理者面临的大多是非程序化决策。通常中、基层面临的大多为程序化决策。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djsbq.com/994.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