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中的“猴子—大象法则”是什么意思?

在管理学中,有一则著名的“猴子—大象法则”,指的是以小胜大,以弱胜强。大象可以踩死猴子,但猴子也可以骚扰大象,使大象遭遇挫折。大象体积越大,猴子的胜算就越大。因此管理者与其做大象,不如选择做猴子,收敛锋芒、人低成王。

作为管理者,应该谦虚一点,多学习他人的长处,积累更多经验,进而发展自己的才能,这样可以让自己在下属心目中更有权威。反之,管理者如果自以为是、自高自大,只能阻碍自己的发展,失去自身的权威和员工的支持。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古代颇有作为的一个皇帝,他在位期间政绩卓著,创造了“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他说:“我少年时就喜爱弓箭,后来我用弓箭定天下,但我并不真正懂得弓箭的好坏,更何况天下的事物,我怎么能都懂呢?”这说明唐太宗是个很虚心的人。因此,他鼓励手下的臣子们多提意见和建议,他不但从中吸取了很多有益的劝谏,为他的施政活动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而且赢得了臣子们的敬重和忠心。

相反,如果管理者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刚愎自用,只能自毁前途,导致失败。

老福特曾经是一个杰出的管理者,他16岁开始闯天下,依靠一批优秀的管理专家和机械专家,使福特公司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公司。但是面对成功后的荣誉,老福特开始忘乎所以,认为一切都是自己的功劳,逐渐听不进下属的意见,致使大批下属离心离德,纷纷离去。由于失去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公司经营状况一落千丈,很快濒临破产。危难之中,小福特接过了父亲的烂摊子,他礼贤下士,重新聘请了一批管理精英,使公司起死回生,并且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峰。但小福特很快重蹈覆辙,刚愎自用,把自己看成是公司里至高无上的“皇帝”,弄得公司里人人自危。

20世纪80年代初期,小福特被迫交出大权,被公司一脚踢出门外。

无论是老福特还是小福特,他们都输在了同一个点上:骄傲自满、刚愎自用,结果致使自己的功业中途夭折。所以说,管理者必须摒弃自高自大的错误思想,永远保持一颗谦虚谨慎、不耻下问的“虚心”。

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必定是一个虚怀若谷、善于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断吸纳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的进取者。管理者虚心向下属学习,用下属的“头脑”来丰富自己的智慧宝库,是管理者赢得下属“芳心”、成功实施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什么这样说呢?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1. 虚心有利于塑造管理者的良好形象

一个自尊自大,自我感觉良好,总认为自己比下属高明的管理者,只能使下属敬而远之;而一个虽然身居管理岗位,却能放下身段,放下架子,不耻下问,虚心向下属学习的管理者,则能赢得下属的尊重和好感,有利于管理者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

2. 虚心有利于提高管理者的自身水平

下属虽然职位低微,但才能未必逊于管理者。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下属身上肯定有不少值得管理者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如果管理者善于从下属的智慧中汲取营养,对自身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

3. 虚心有利于集思广益,做好管理工作

管理者可能综合素质比下属强,思考问题比较深刻、全面,但因为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的局限性,考虑问题难免有疏漏。因此,管理者多听听下属的意见和建议,吸收其中的合理成分,有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4. 虚心有利于加速下属的成长

管理者向下属“借脑”的过程,其实也是管理者和下属双向互动,智力碰撞的过程。因为管理者在向下属学习的同时,又在不断开掘下属的智慧资源,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从而能够使下属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有利于下属的成长和进步。

综上所述,管理者只有虚怀若谷、戒骄戒躁、求真务实,才能在事业上做出成就。

所有管理者都应该明白: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并不是一开始就具备非凡的能力,而是通过不断向他人学习,不断吸取他人的长处,一步一步地完善和发展起来的。因此,管理者要善于向每一位下属“借脑”,谦虚地向他们学习。为此,管理者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心宽。 管理者首先应该心胸宽广,虚怀若谷,放下架子虚心向下属学习,这是赢得下属尊重和认可的有效方式,也是成功向下属“借脑”的前提。

二要心诚。 俗话说:心诚则灵。管理者只有以一颗真诚的心对待下属,才能走进下属的心灵深处。任何故作姿态和作秀的举动,都可能使下属产生心理隔阂甚至引起下属的反感。

三要耳大。 管理者要善于倾听下属的各种意见和建议,哪怕是很幼稚、很浅薄的意见,管理者也要认真对待,绝不可轻视敷衍。因此,管理者要注重完善企业内部的沟通机制,注意多和下属加强沟通,认真听取下属的意见,力争营造一个下属想说话、敢说话的沟通氛围。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djsbq.com/6172.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