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I与OKR的区别
KPI与OKR在原则上有很多相同之处,在实践层面有类似之处,但也有不同。在两者众多的差异中,格式是最显而易见的差异,然而以下两个不同之处从根本上决定了两者属于完全不同的实践:
(1)KPI只对下级解释做什么,不解释为什么;而OKR对每个级别都首先传递为什么,然后要求他们围绕为什么构建做什么。
(2)KPI 系统虽然在原则上主张授权,但是其由上至下的传递方式,导致授权的主张在实践中形同虚设;而OKR系统更容易实现授权。
在戴维·帕门特所著的《关键绩效指标》一书中,写明了KPI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指标:
● 关键成果指标 :用于说明为了实现组织愿景,你应该怎么做(How)。
● 绩效指标 :用于说明为了实现组织愿景,需要做什么(What)。
● 成果指标 :用于评估工作的完成情况(Measurement)。
● 关键绩效指标 :用于说明为了显著提升绩效水平,需要完成哪些工作(Performance Indicator)。
这四个指标勾勒出战略决策和执行战略决策的细节,但唯独没有解释制订该决策的组织愿景的细节(Why)。所以即使高层在制订KPI的时候,是围绕“为什么(Why)”来制订的,但是KPI在向下级传递时,有关“为什么(Why)”的信息是缺失的。越远离顶层,就越倾向于只知道做什么,而不知道为什么。
由于“为什么”的缺失,导致在执行KPI的过程中,当面对各种复杂的经营状况时,即使一线的员工和基层管理人员觉察到一些指标有不合理之处,也很难甄别是KPI指标确实存在问题,还是自己对目标的理解有偏差。在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下,个人如果想核实KPI在执行时发生的疑问并推动改变,成本极其高昂,只有极少数优秀的人才能够做到。对于多数人来讲,机械地执行KPI是更省力的选择。这其实提高了大多数人发挥潜在才能的门槛,也让授权成为一句空话。
KPI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依赖以下条件:
● 制订的KPI指标是正确且准确的,依照其执行就会达成目标。
● KPI指标不会随着内外环境发生变化而失效。
● KPI向下传达的时候,每级人员的理解和执行都不会出现大的偏差。
一旦这三个条件不满足,就有可能导致执行时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一些扁平化的小规模组织内,或者在一些技术成熟、需求稳定、市场变化较慢的行业中,满足这三个条件的环境是大量存在的。KPI 在满足条件的组织中,会使策略传达和绩效考核变得特别高效,能帮助组织取得成功。但是在敏捷方法所适用的行业中,满足这三个条件的环境很难找到。
与KPI有效实施所需要的严苛条件相比,OKR充分展示了其灵活性。目标的制订要上升到组织的业务和战略层面。OKR 中的关键结果,是由各职能部门和个人围绕目标制订的。这样,在有“为什么(Why)”做参照的前提下,人们拥有修改关键结果的权力,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对行动进行及时调整和优化,激发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