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鲍亭择业心理动力理论:主要观点
爱德华·鲍亭等人以弗洛伊德的个性心理分析为基础,吸取了特质—因素理论和心理咨询理论的一些概念和技术,对职业团体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提出个人内在动机和需要等动机因素在个人职业选择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结论,他们将其称为“心理动力理论”(psychodynamic approach)。
鲍亭等人依据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探讨职业发展的过程,将工作视为一种升华,而影响个体职业选择的动力则来源于个人早期经验所形成的适应体系、需要等人格结构。它们影响个人的能力、兴趣及态度的发展,进而左右其日后的职业选择与适应。个人在人格与冲动的引导下,通过升华作用,选择能够满足自身需要与冲动的职业。个人生命的前6年决定着他未来的需要模式,而这种需要模式的发展则受制于家庭环境,成年后的职业选择就取决于早期形成的需要,旨在满足个人的这些需要,如果缺少职业信息,职业期望可能因此受到挫折,在工作中会显示出一种婴儿期冲动的升华,一旦个人有自由选择的机会,则必然选择能满足需要而又可免于焦虑的职业。
心理动力论者的主要观点表达如下。
(1)社会上所有职业都能归入代表心理分析需要的、分属以下范围的职业群:养育的、操作的、感觉的、探究的、流动的、抑制的、显示的、有节奏的运动等,并认为这一理论除了那些由于文化水平和经济因素而无法自由选择的人之外,可以适应其他所有的人。
(2)注重从个人职业发展的观点以及个人内在因素来探索职业选择,强调发展当事人的自我概念,通过当事人人格的重建来达到职业选择,重视当事人在职业选择中的自主作用。但是,它过于偏向个体内在因素的作用,而忽视当事人所处的现实社会环境方面的因素,未免失之偏颇。职业选择具有很强的个人特征,同时也具有鲜明的社会特征,尤其在我国目前的职业选择,社会环境因素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