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时间消耗是对操作者工作进行直接、连续的观测,对观测期间工作时间和工作数量(产量)进行详细记录,同时,把操作者完成工作的实际状况与标准概念相比,作出对工作(速度)评定系数的估定,利用这些数据计算出作业标准时间。
1.生产时间消耗的结构
产品在加工过程中的作业总时间包括:产品的基本工作时间、设计缺陷的工时消耗、工艺过程缺陷的工时消耗、因管理不善而产生的无效时间和员工因素引起的无效时间,如图6-4所示。
图6-4 工时消耗结构
(1)基本工作时间
产品的基本工作时间也称定额时间,指在产品设计正确、工艺完善的条件下,制造产品或者进行作业所用的时间。基本工作时间由作业时间和放宽时间构成。
所谓放宽时间是指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因工作需要、休息或者生理需要,需在作业时间之外给予补偿的时间。
放宽时间由三部分组成:布置工作地时间、休息与生理时间和准备与结束时间。
(2)无效时间
无效时间是非定额时间,指由于管理不善或者在员工可以控制的范围内的原因,而造成的人力、设备的窝工闲置的时间。生产过程中由于无效劳动所带来的浪费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生产过剩的浪费;②停工待料的浪费;③搬运的浪费;④加工的浪费;⑤动作的浪费;⑥制造过程中造成的废品浪费。
2.生产时间研究的程序
生产时间研究的主要用途是建立工作的时间标准,一项工作(通常是1人完成的)可以分解成多个工作单元(或动作单元)。在生产时间段,研究人员用秒表观察和测量一个训练有素的人员,在正常发挥的条件下,在各个工作单元所花费的时间,这通常需要对一个动作观察多次,然后取其平均值。从观察、测量所得到的数据中,可以计算为了达到所需要的时间精度,样本数的规模。如果观察数量还不够,则需进一步补充观察和测量。最后,再考虑正常发挥的程度和允许变动的幅度,以决定标准时间。生产时间研究程序如下:(1)确定研究的目标;(2)选择操作者;(3)进行方法改进,使方法标准化;(4)收集、记录与作业和操作有关的资料;(5)将工作划分为不同工作要素;(6)确定观测次数;(7)观测并记录各工作要素的操作时间;(8)对操作者速度进行评定;(9)计算正常时间;(10)决定宽裕时间;(11)确定标准时间。
3.生产时间研究中的主观判断和评价
对于一个研究人员来说,几方面的原因要求他必须在生产时间研究中进行主观判断和评价。首先,在定义所要研究的工作单元时必须十分谨慎。一个工作单元的动作时间不能太短,应该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标志。此外,有一些动作,发生频率低,但却是规则的,这些动作也必须计算在内。
其次,在某些工作单元的测量中可能会测到一些偶然性的、不规则的动作。它们实际上不反映真正的操作要求,例如,失手落掉工具、机器失灵等,这些动作和所花费的时间有可能使测出的时间不正确,因此必须在时间研究中排除这样的时间。但哪些动作是规则的,哪些是不规则的,需要研究人员主观判断。
再次,宽裕时间应该多大,也需要进行主观判断。通常宽裕时间的范围是正常时间的10%~20%,给出这样的宽裕时间主要是考虑到人员的疲劳、动作迟缓等不易测量的因素。
最后,需要通过主观判断决定的一个最大问题是绩效评价因子的确定。在生产时间研究中,通常只是选择几名人员来进行观察和测量,他们的工作速度不一定正好代表大多数人的正常工作速度。这时,研究人员必须判断,通过对他们的观测所获得的数据是否代表正常速度;如果不是,应在多大程度上予以纠正(因子数值的确定)。因为如果被观察者的平均速度高于正常水平,那么根据他们的工作速度制定出来的时间标准对于其他大多数人来说就是不公平的,实际上也是无法达到的。反过来,如果他们的速度低于正常水平,那么根据这样的结果制定出来的工作标准对于企业也是不公平的,企业会遭受一定的损失。尤其是在工作标准与工作报酬挂钩的情况下,工作标准过高或过低,不是使员工就是使企业遭到损失。常常有这种可能性,即员工一旦看到他们被观察,就会有意放慢工作速度,因此,研究人员在研究过程中,还需判断有无这样的情况发生。如果有,则需进一步判断其程度,并将其反映在绩效评价因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