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基金理论的主要观点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提出了一种工资基金理论。他认为工资取决于三个要素:员工人数、雇佣员工的资本、工资成本与其他成本之间的比例,即工资是资本的函数: W = f ( C ),员工具体工资水平取决于劳动力的人数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成本与其他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

穆勒认为,资本是工资的决定性因素。工资是资本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和补偿机器设备的损耗、购买原材料等方面所耗费的资本一起构成了雇主拥有的资本总额。工资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在一般情况下是固定的,所以工资是雇主拥有的、短期内无法改变的基金,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工资的高低首先取决于工资基金总额的大小,在短期内要想增加一部分工人的工资就必须以减少另一部分工人的工资为代价,并不能提升全体工人的工资与生活水平。

其次,穆勒认为在工资基金一定的情况下,工人的工资水平取决于工人人数的多少,即工资的数量取决于劳动供求关系。劳动的供给由雇佣劳动者的人数决定,劳动的需求取决于直接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流动资本」。在穆勒看来,薪酬由供求关系决定,实际上是由劳动人口数与资本数量决定。

穆勒的工资基金理论认为用于支付薪酬的费用在特定的时间内有一个确定的比例,这是不真实的,劳动力数量一成不变也只能是设想。实际上,薪酬基金所占比例和劳动力数量都在发生波动,以至于最后穆勒本人也放弃了自己的观点。

英国经济学家拿骚·威廉·西尼尔(Nassau William Senior)在1850年对工资基金理论进行了修改,他把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区分开,认为工资是现行产品中分给工人的份额而非从资本总额中支付给员工的金额。他认为工资基金的数量由两个因素决定,一个是工人生产效率的高低,另外一个是工人数量。从长远来看,工人生产效率的提高决定了工人薪资水平的提升,这样工人工资的提升就有了依据 。

与生存工资理论相比较,应该说工资基金理论具有较多的合理成分。它能够解释薪酬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本总量的增长而不断提升的趋势。工资基金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将薪酬水平的提升看作是被动适应资本增长的结果,没有看到薪酬增长的真正源泉在于人力资源本身的价值特性,该特性也是促进资本增值的源泉。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djsbq.com/4735.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