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求均衡薪酬理论的创始人是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他在其名著《经济学原理》中以均衡价格理论为基础,从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两方面来说明薪酬水平的决定。马歇尔认为,工资水平由劳动要素的均衡价格决定。各种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等)都可以视为商品,商品要素收入(薪酬、地租和利息等)都表现为这些商品的价格。作为价格,他们也都取决于市场供求这两方面的均衡力量,如图2-4所示。
从需求方面看,薪酬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或劳动的边际收益率。厂商愿意支付的薪酬水平,是由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决定的;从供给方面看,薪酬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劳动力的生产成本,即劳动者养活自己和家庭的费用,以及劳动者所需的教育、培训费用;二是劳动的负效用,或闲暇的效用。
图2-4 均衡工资理论
在图2-4中,横轴代表的是雇主所雇佣的工人数量,纵轴代表的是工人的工资水平, DD 1 代表的是劳动力需求, SS 1 代表的是劳动力的供给, E 点是供需平衡点,在 E 点水平上实现最佳雇佣人数 OR ,以及工人的工资水平 OP 。在 E 点,雇主所需要的雇佣人数得到满足,愿意按照某个工资水平工作的人也得到了就业, OP 也就是均衡工资率。均衡工资率随着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发生变动。
图2-5 均衡工资理论
不过,当工资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如图2-5中 P 1 时,即使雇主继续提高工资,工人的劳动供给量却不再增加,甚至会减少,出现向后弯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形成新的均衡点 E 1 和新的均衡工资率 OP 1 。在达到新均衡点 E 1 时,工人对货币工资的需求已经不再那么迫切,而对闲暇时间的需求日益上升,货币带来的边际效用递减,而闲暇带来的边际效用递增,工人宁可少拿工资而多获得闲暇时间。
供求均衡薪酬理论从需求、供给这两个方面对薪酬进行分析,较边际生产率薪酬理论大大前进了一步,它奠定了现代薪酬理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