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韦尔奇活力曲线管理法对管理的启示

活力曲线(Vitality Curve),也称“末位淘汰制”或“10%淘汰率法则”,由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mpany,简称GE)终身荣誉CEO杰克·韦尔奇提出,目的在于通过竞争淘汰来发挥人的极限能力。

杰克·韦尔奇将员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然后严格地加以区别对待。这正是韦尔奇所推崇的“活力曲线”,这一曲线被认为是给GE带来无限活力的法宝之一。

活力曲线以业绩为横轴,以组织内达到这种业绩的员工的数量为纵轴。利用下面的这张正态分布图,你将很容易区分出业绩排在前面的20%的员工(A类)、中间的70%的员工(B类)和业绩排在后面的10%的员工(C类)。

A类员工:该类员工是激情满怀、勇于负责、思想开阔、富有远见的一批员工,他们不仅自身充满活力,而且有能力带动自己周围的人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是否拥有这种激情,是A类员工与B类员工的最大区别。

B类员工:该类员工是GE的主体,他们具有正确的价值观。GE投入大量精力提高B类员工的水平,部门经理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帮助B类员工成为A类员工,而不仅仅是任劳任怨地实现自己的能量和价值。这就是绩效管理的魅力。

C类员工:该类员工是不能胜任自己工作的人,他们更多是打击别人,而不是激励;他们容易导致目标落空,而不是使目标实现。作为管理者,不能在C类员工身上浪费太多时间。

这种评估组织内人力资源的方法,韦尔奇称之为“活力曲线”。

韦尔奇指出,在GE,最好的20%必须在精神和物质上受到爱惜、培养和奖赏,因为他们是创造奇迹的人。失去一个这样的人就要被看作是领导的失误——这是真正的失职。当然,最好的20%和中间的70%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们总是在这两类之间不断地流动。但是,“依照我们的经验,最后的那10%往往不会有什么变化。一个把未来寄托在人才上的公司必须清除那最后的10%,而且每年都要清除这些人,只有如此,真正的精英才会产生,才会兴盛”。

韦尔奇“活力曲线”图

管理启示

我们是想带着一群没有战斗力还随时想着撤退的士兵作战,还是想带着一群战斗力强且热情高涨的士兵作战?

毋庸置疑,正常的军队统帅都需要一支战斗力强和热情高涨的队伍。如何才能拥有这样的一支队伍呢?这需要统帅日常对队伍的不断培养和优化。

要应用好活力曲线管理法,管理者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管理者应该及时奖励最优秀的20%,这不仅是对他们表现的肯定,也是在对其他员工做出示范。

(2)管理者应该不断培养和优化表现中等的70%,激发他们的热情和潜力,让他们在未来表现得更好,争取成为未来的那20%。

(3)管理者应该在符合法律的前提下主动放弃最差的那10%,定期进行清理,以免影响整体的状态和表现。

(4)管理者应该建立长期的人才机制,让优秀的20%与企业长期发展。

实行活力曲线管理法,一方面,在对20%的不断奖励下,会激发70%的员工积极进取的工作热情,使团队呈现不断上进的势头;另一方面,在“末位淘汰”的压力下,表现相对较差的人员就会充满危机感,至少会避免使自己成为那被淘汰的10%而努力。不管是中上部分主动的努力,还是中下部分被动的努力,都能提高团队的整体活力。

我们每天讲自然界的优胜劣汰法则,其实在商业竞争领域,优胜劣汰表现得尤为明显。每一个企业,都像在茫茫大海中行驶的小船,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将我们带向彼岸。我们每个人既是划桨者,又是乘客,要想最快抵达彼岸,每个人都必须用尽全力。对那些不能尽力的人,正确的做法就是及时抛弃,如果不能对消极者“不仁”,那必将对积极者“不义”。

关于活力曲线管理法,还可以用农民种植庄稼的思维来对比。勤劳的农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拔除长势不好或多余的秧苗,并给茁壮的秧苗施肥、培土、浇水,以保证一定数量的长势好的秧苗获得足够的阳光和养料,只有这样最后他才能收获一片长势喜人、硕果累累的庄稼。可以说,不做定期的拔除和培养工作,就是农民的懒惰或过错。对于企业管理者也是同理。当然,当企业资源有剩余的时候,我们需要不断引入优良的人才进行培养,以补充企业的实力,就像当一片农田还有处空白的时候,需要不断种下优良的种子,以提高单产和收入。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djsbq.com/4625.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