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克威和陈克光:陈氏兄弟公司跌宕记

中国有很多老话强调兄弟之情的重要性,如“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但又有一句话说“亲兄弟,明算账”,这似乎是在提醒我们,哪怕是再深的兄弟之情,在经济方面也要互相独立,免得将来出现麻烦。现实生活中尚且如此,在利益至上的商场,兄弟协同创业并能始终团结如一的例子,怕更是寥若星辰、屈指可数了。不过法国最大的华商企业陈氏兄弟公司就是其中为数不多的例外。

陈氏兄弟公司的董事长陈克威是家中的长子,父亲陈仲卿国学基础深厚,早年到泰国打拼。陈老先生深知“一箭易折,众箭难断”的哲理。因此,1931年他在泰国乌莱府首次创业时,就采用昆仲和为店名,并为陈氏兄弟公司撰联,云:陈氏兄弟同心,和衷共济;公司员工合力,并驾齐驱。这个家训被陈氏几兄弟牢牢铭记,陈克威、陈克齐、陈克群、陈克光四昆仲秉承家训,团结一致,在巴黎、泰国和香港均创业有成。而老三陈克群在香港的公司还沿用昆仲和为宝号,在商界传为佳话。

陈克威1934年出生于老挝,十几岁时就为了减轻家中负担而辍学了。之后他开了一间杂货店,事事亲力亲为,老板工人一肩承担。但经营了两年,并无太大发展,于是转行开木材厂。他经常深入密林,与工人一起伐木,十三年间,他几乎踏遍老挝中部森林。接着,他和友人开办碾米厂、拖鞋厂和味精厂,家业遂大兴。

1975年,正当陈克威的事业如旭日东升之际,不料风云突变,老挝陷入了战争的动荡之中。他已经无法在原来的基础上正当经营,不得不离开生于斯,长于斯的第二故乡老挝。他和四弟陈克光一起前往法国,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尽管1975年后,巴黎已有不少亚洲移民,但行业仍是狭窄,除制衣、杂货、餐饮等几项适合华人经营外,别无其他更广阔行业可供发展。陈氏昆仲权衡利弊,起初决定在巴黎13区开餐馆,但因该店没有煤气设备,难于烹饪,只好作罢。1976年,他们决定创建陈氏兄弟公司,专营亚洲食品的进口和批发。刚开始,由于对法国市场不甚了解,也没有固定的客户,一切都在摸索中进行。从亚洲进货运到欧洲路上就需要2个月时间,有的商品到了法国,市场已经不需要了,赔钱的事经常发生。兄弟二人不断总结经验,采取了小批量进货、边卖边进的做法,逐渐打通了发展道路。

70年代后半叶,由于东南亚难民陆续涌入法国,越来越多的亚洲人聚集到巴黎十三区,亚洲人到法国,也把亚洲的民族风俗、习惯、文化带来。同时这些亚洲人也带来了他们的生活需求,一时间,巴黎13区的亚洲商品售量激增。陈克威的公司在朋友们的资助下,顺应这一现实需要,不断扩大经营面积,生意极为兴隆。

随着业务不断发展,陈氏兄弟公司感到单营批发有其局限性,不能掌握消费者的第一手材料,给进货带来一定的盲目性,只有通过直接售货,才能准确地了解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因此,陈氏兄弟决定设立门市部。经过多方选择,终于在13区伊芙莉街旺区,将一间已倒闭的五金店兼仓库租下来,面积共有二千平方米。1981年8月15日,陈氏百货商场开业了,这是第一家华人经营亚洲食品的超级市场。顾客川流不息,生意分外兴隆,使陈氏兄弟喜上眉梢。

几年的艰苦奋斗、苦心经营有了成果,但陈克威对事业不敢有丝毫松懈和半点疏忽,他探求着使企业走上一条“经营产品多样化、企业管理现代化、服务全面化”的科学经营之路,正是这条科学道路,使陈克威经过10多年的奋斗,每年的年营业额以30%的增长率直线上升,陈克威及其陈氏兄弟公司一跃成为法国华人企业界之首。

陈氏兄弟公司的业务突飞猛进,与现代化的科学管理分不开。陈克威认为:“一个企业能否逐渐得到扩大,关键在于会不会科学管理。置身于法国这样一个发达的国度,要想开拓自己的事业,不树立这个观念,不考虑办事效率和程序,是无法发展自己事业的。”于是从1978年起,公司全面进入电脑化管理,先后投资近千万法郎对电脑软件和硬件作了多次的更新。

在实行电脑管理方面,通晓电子技术的陈克光功不可没。这也是陈氏兄弟团结奋进、各显才华的优势。大兄负责公司的整体筹划,四弟主管科学管理,两人配合无间,相得益彰。陈氏兄弟公司还高薪聘请多名高水平的电脑工程师,根据业务需要,自行制作电脑软件。这不仅是华人企业界的首创,在法国一般大企业中亦属鲜见。

陈氏兄弟的业务能飞速发展,还因为他们坚持“薄利多销”和“为顾客的需要着想”两大经营原则。用陈氏兄弟自己的话说:“利薄自然多销,多销不愁利薄,这是半个世纪前家父的经商之道。”陈氏兄弟的父亲陈仲卿少年时代便到泰国打工,随后在老挝定居,靠小本生意过日子。生意虽小,但“薄利多销”的经营理念在那个时代可非同一般,对陈氏的创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陈氏兄弟自走上创业之路,特别是在法国创业,就一直坚持着“薄利多销”这条经营原则,从而也博得了广大顾客的信赖,并且奠定了他们事业发展的基础。

为顾客的需要着想,更能体现华人企业的人情味。有一次,一位法国妇女提着一塑料袋采购的东西走出商场,不慎失手将一瓶香油掉在地上打碎了。陈克威刚好路过,当即赶上去拾起那个还剩一半香油的破瓶,说了声“对不起”。然后转身到商场里换了一瓶,并另拿了一个塑料袋装好,送给那位还愣在那里的女顾客,这件事为商场的员工上了极具教育意义的一课。陈克威认为“一瓶油事情虽小,却连着陈氏公司的声誉。这就要求为顾客着想,以诚相待,使顾客感到宾至如归”。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几经沉浮的陈氏兄弟已经足以笑看风云。陈克光在接受采访时说过:“当年我们两兄弟开创事业时,并没有想到会有今天的成就。人生只有几十年的光阴,任何人做什么事情都要勇于尝试。今天的年轻人有干劲,更要勇于尝试。敢拼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可以改变历史。”这可以看做是陈氏昆仲对自己事业的总结吧。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djsbq.com/4392.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