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钟:回转寿司“鼻祖”的“射日”之路

很多年轻人爱吃日式料理,就拿近年来大行其道的回转寿司来说,顾客进店就座后,就可以看到一碟碟的寿司放在传送带上,在面前回转而过。顾客伸手从传送带上取下自己爱吃的寿司,最后根据所吃的碟数来结账。这种价格低廉、轻松随意的回转寿司,作为寿司的一种新吃法,不仅在日本流行,而且已流传到美国、英国、法国、中国等国家,广受民众的欢迎。

寿司虽然是日本的传统特色食品,但回转寿司却是由一名移居日本的华人发明的,此人就是1922年出生于台湾新竹县一个农家的陈金钟(后改名江川金钟)。陈金钟精通日语,并对日本的经济、思想十分熟悉。16岁时,他只身赴日、闯荡东瀛,曾做过工程师,卖过饮料、文具。1967年,经元禄寿司授予商标使用权,陈金钟在日本宫城县仙台市开出了当地第一家回转元禄寿司店,破天荒把寿司和鱼放在回转式运输带上供客人选择。

当时回转寿司被传统寿司店斥为离经叛道之举,不过由于价廉物美,同时无需与柜台的师傅寒暄,很快便大行其道。当年陈金钟便在仙台又开出第二号店,并在东京也开出了第一家加盟店,以东日本为基地拓展他的回转寿司王国。

1997年,由于元禄的商标使用权到期,又恰逢自己创业30年之际,陈金钟把企业商标改名为“平禄”,并成立平禄株式会社继续经营回转寿司业。至2002年,平禄寿司已发展到81家直营店、43家加盟店(包括中国台湾、韩国等地)。

陈金钟的成功有点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的味道。过去华人在海外创业多选开中餐馆,他却独树一帜,敢向日餐的大本营——寿司挑战,可谓独树一帜,很像是金庸小说里的武学世家慕容氏的绝技: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这就是所谓的意料之外。

为什么说又在情理之中呢?因为中国人在烹饪美食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天分。就拿回转寿司而言,尽管仍得不到很多传统固执的日本餐饮界人士的认同,但却大获普通顾客的欢心。更有日本饮食业开明人士指出,回转寿司的灵感,很可能来自中国人宴会桌上的圆形转盘。这就是情理之中。

但是,日本的这些餐饮业人士的想法只对了一半,“食物会转动”的概念,其实古已有之,而且更为清新风雅。早在魏晋年间,就能找到回转寿司的身影。大书法家王羲之在《兰亭集序》里,描绘了他和好友聚会的情形: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何谓流觞曲水呢?当时,王羲之等在举行修禊祭祀仪式后,在兰亭清溪两旁席地而坐,将盛了酒的觞放在溪中,由上游浮水徐徐而下,经过弯弯曲曲的溪流,觞在谁的面前打转或停下,谁就得即兴赋诗并饮酒,作不出诗来就要被罚酒。在这次游戏中,有11人各成诗两篇,15人各成诗一篇,16人作不出诗,各罚酒三觥。

能入了王羲之这等王谢子弟的法眼,曲水流觞这个游戏也就名声大噪。当然,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吃法,把赋诗这一环节取消,酒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就直接取杯饮酒则可。这和今天的回转寿司,在形式上可谓如出一辙。

传统寿司行当从业者已经很鄙视陈金钟发明的回转寿司,认为这样的方式不能够让客人真正细细品尝到寿司的美味,太过伧俗直白。但如果没有陈金钟的发明,人们很可能还要用高昂的价钱才能享受寿司之美味。所以对于追求便捷高效的现代人来说,陈金钟是很大的功臣。陈金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中华文化施以日本寿司上,可谓有点石成金之效,成为商界佳话。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djsbq.com/4376.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