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商帮(晋商)乔致庸发家致富秘诀

乔家在晋商中属于一流,但不是龙头老大。乔家资本在晋商中不算最多,大院没有王家大,员工不比大盛魁多,办票号没有日升昌早。而电视剧则把晋商的许多创举汇聚在乔家,聚焦于主人公乔致庸,使乔家大院成为全方位、多视角、宽领域展示晋商风采的代表典范。那我们现在就看看历史上真实的乔致庸。

乔致庸(1818—1907),字仲登,号晓池,山西祁县乔家堡人。乔全美次子,名字取不偏不倚中庸之意,乳名亮儿,人称“亮财主”,享年89岁,在乔门男性中寿命最长,是乔氏家业中兴的奠基人。他生活在内忧外患日益严重的清朝中后期,一生历经嘉庆、咸丰、同治、光绪四朝,是一位血性张扬,具有爱国心和正义感的开明商人。

嘉庆二十三年(1818),乔致庸出生时,乔家商业已一派兴旺。不幸的是幼年时父母就先后去世,于是由兄长致广抚育。从小入私塾读书,立志以仕进光宗耀祖。不料他刚考中秀才,兄长乔致广又离世,因家业无人管理,不得不弃儒从商承继祖业,挑起当家理财的重任。乔致庸处事豁达大度,胆识过人,待下宽厚,能按儒家思想指导商业经营活动,主张人弃我取,薄利多销,维护信誉,反对采取不正当的卑鄙手段骗取钱财,坚持以“首重信,次讲义,第三才是利”作为经商准则。他经常告诫儿孙,经商之道诚信第一,商家必须重视信用,以信誉赢得顾客;其次要讲义,不能用坑蒙拐骗伎俩坑害别人;第三才是利,推崇以义制利,不赚昧良心黑钱。由于他善于筹划,知人善用,经营得当,乔家商贸金融在他手上有了长足发展。复字号不仅称雄于包头市场,而且拓展到内蒙古,并延伸到北京、天津、东北三省。

乔致庸先后娶过6个老婆,生有6个儿子,10个孙子。在他执掌家业时,在中堂家资千万盛极一时,商业遍布全国各大商埠及水陆码头,乔家跻身于全省富户前列。可谓妻儿成群,家大业多。他还大兴土木,所建房屋占到乔家大院的三分之二。鼎盛时期,乔家分布在全国各地的钱庄、当铺、粮店、茶庄、货栈有200处,光是当铺库房就分为金、银、铜、铁、锡、珍珠、玉器、皮货、衣物几十间,每间都有专人看管。流动资金700万—1000万两白银,加上土地、房产,估计总资产高达数千万两,折合人民币数亿元。

乔致庸一生重视教育,广行善事。光绪三年(1877),山西遭遇历史上罕见的大旱灾,赤地千里,寸草不生,全省人口减半,饿死数白万。据光绪八年版《祁县志》记载,乔致庸在家乡出巨款赈灾,在乔家堡大街上设立粥棚,救济灾民,还亲自到粥棚检查米粥的稠稀,合格标准是竹筷能插立粥中而不是倒浮在粥面,救活甚众,受到褒奖。渠本翘创办祁县中学,孟步云创立女子学校时,乔致庸均以重金赞助,深受时人推崇。

他治家比较严谨,亲手为乔家后代订立六条家规:一不准纳妾,二不准虐仆,三不准嫖妓,四不准吸毒,五不准赌博,六不准酗酒。他反复告诫子孙说:家业要想长久兴盛,就千万不能吃喝嫖赌。为人做事怪人莫深,待人要丰,自奉要约,恩怕先益后损,威怕先紧后松。多次强调“气忌燥、言忌浮、才忌露、学忌满,胆欲大、心欲小、知欲圆、行欲方”。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djsbq.com/4354.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