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乔家票号为何坚持最久

乔家创业于包头,发展壮大得益于茶庄,鼎盛的标志是票号。乔致庸发展商业的最大贡献莫过于开办大德通、大德恒票号。

清朝中叶,适应社会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和长距离异地汇兑的需要,自道光三年(1823)平遥第一家日升昌票号创办以来,由于高额利润驱动,票号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并呈迅速发展趋势,到光绪年间进入鼎盛阶段。乔家的票号在上海也有分号。

大德通票号的前身是大德兴茶庄。大德兴茶庄在咸丰年间开始兼营汇兑,山西巡抚曾国荃在太原传集通省富商借钱助赈,乔家一次捐出白银36000两,曾国荃亲题“福重琅环”巨幅匾额相赠。当时乔家三堂主事乔致庸认为露了富,从太原回来就在同治初年投资银两开了大德兴、大德恒票号,专营汇兑。其后又设分号于上海、汉口、天津。光绪十年(1884),乔家众兄弟集资把大德兴正式更名为大德通票号,实行股份制经营,资本银10万两。其中在中堂大股6万两,保和堂7500两,保元堂7500,既瓮堂12500两,九德堂12500两。到民国十八年(1929),大德通票号改组银号时,资本增加到100万两。改组后,由在中堂独资,分为十股。总号设于祁县小东街,分号遍设于北平、天津、上海、汉口、济南、石家庄、周村、哈尔滨、归绥、包头等地40多处,省内太谷、文水、平遥、交城、徐沟、清源各县,均设有代理庄,每年可赢利80多万两。

1843年上海开埠后,中外客商云集,外国银行纷纷而来。到二十世纪初,上海很快发展成为远东商贸金融中心。票号、钱庄、外资银行一度在上海呈鼎足之势。起先,外国洋行要采买中国内地土特产品必依靠票号在全国的汇兑网络。因此,票号与钱庄、外国银行常发生一些业务往来关系。每个票号都和四五个基础牢固信誉好的钱庄订立往来合同,常把游资交给钱庄保管,需用时候随时提取。有时票号也将闲余款子存放外国银行。因此,当时上海汇丰银行的一位经理曾对晋商的信用程度给予这样的评价:“二十五年来汇丰与山西商人做了大量的交易,数目达几亿两,但没有遇到一个骗人的中国人。”山西商人的信誉使外国人心服口服。

乔致庸晚年认为六个儿子都不是理想的继承人,只有长孙乔映霞性情忠厚,聪明能干,故对映霞寄予厚望,颇多教诲,希望孙子立大志,成大器。他死后,其子景仪、孙映霞均能承袭祖训遗业,乔家商业和票号由于资金雄厚,能用人才,加之经理高钰经营管理有方,在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京城前夕,审时度势,预先下令京、津、鲁地分号撤庄,并将各分号现银调回祁县总号。西太后经山西逃往西安时,高钰又与随驾大臣桂月亭书信联络,将光绪、慈禧安排在大德通票号款待,赢得了官场赏识和社会声誉,因而在清末民初,其他商家票号受战乱纷纷倒闭的不利局势下继续坚持经营。直到“九一八”事变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三省,乔家在东北的票庄撤回,业务逐渐收缩。

1935年,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政策,禁止银元流通。不久法币贬值,大德通、大德恒票号遭受重大损失。1937年11月8号日军侵占太原,山西工商业在战火中损失惨重,市面萧条,大德通、大德恒票号总号被迫由祁县迁往北平,惨淡经营。1940年以后,在日军“整顿金融”暴政的劫掠和国民党通货膨胀政策的双重打击下,乔家票号奄奄一息。1948年北平解放前夕,国统区物价飞涨,存户挤兑,贷款难收,大德通、大德恒票号关闭歇业,清债善后。至此,曾经在金融商业界显赫一时的山西乔家票号彻底结束。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djsbq.com/4353.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