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商帮(晋商)渠同海:渠氏商业大厦奠基人

渠同海(1723—1789),字百川,清祁县城内人,晋商渠氏商业大厦奠基人。

渠氏祖籍不是祁县,而是山西上党地区长子县(一说长治县)。元末明初,先祖渠济带领忠义、忠信两个儿子做贩运水果之类小本生意,经常往返于上党与祁县之间,由上党地区担挑潞麻和梨等土特产品,来祁县地面贩卖,然后再由祁县贩运粗布和枣等物品到上党地区卖出,是走村串户的“货郎挑”。虽然是小本买卖,年长日久,也渐渐有了些积蓄。

祁县地处汾河谷地平川地区,又是十字交通要道,《祁县志》载“祁西南道河东,通秦陇,东南逾上党,达中州,北当直省孔道,固四达之衢也”,表明经祁县向南可达临汾、运城地区,向西可达陕、甘,东南经上党可以到达河南境内,向北通河北、京津地区,是通达四方的要衢,商路相当便捷。明洪武二年(1369),渠济感到祁县经商和生存条件都优于上党地区,便带领其子忠义、忠信在祁县城内落户定居。忠义入籍举善坊,忠信入籍世相坊,仍以小商业为生。祁县渠氏由始祖渠济繁衍而来,由明到清,子孙繁衍,人丁兴旺,一蔓多支,分散居住,先后居于祁县县城内东大街、新道街、小东街,昭余镇的三合村、会善村、谷村,城赵镇的白圭村,贾令镇的塔寺村,以及来远镇的集体坪村等地。虽然家族如此庞大,但子孙从商最为卓著者,当数祁县城内渠氏第十四世渠同海及其后辈子孙。其他分居在乡村的渠氏支系后裔,在商业发展上皆少建树。所以今人谈论渠氏商业世家,实际上皆指祁县城内渠同海一支。

渠同海之父渠锡畴(1687—1769),字易之,渠氏第十三世,例赠承德郎,娶妻胡氏、高氏,单传得子同海。

渠同海为渠氏第十四世子孙,自幼即受到渠氏商业文化的熏陶。乾隆中期,为扩大渠氏家庭的产业,渠同海前往包头谋求发展,逐渐形成一定规模。渠同海在包头购置十余顷土地,独资开设“长源厚”字号,经营菜园、粮食、油面、茶叶,兼营钱业生意,渠家从此不再是小家小业,而是逐步迈进豪商巨贾的行列。

中国封建社会士、农、工、商等级分明,而且长期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商人地位总是低于仕途官员,因此富而求贵,也成为晋商家族包括渠氏的追求。清朝中叶,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江南半壁江山已非清属,政府财政出现困难,商人可以通过捐输,即捐纳一定的银两,而得到相应的官职,其父祖也可以追授,其妻同时也可以得到加封。这些官职通常只是虚衔,但也足以光耀门楣。在国家发生灾荒或社会动乱时,国家和地方政府财力不支,也迫切需要商人捐输。一方面国家朝廷需要财力支持,另一方面商人自己本身也需要捐得官职光宗耀祖,渠同海自然也不能免俗或者落后。由于他多次捐输,得到武德骑尉守备衔、守御所“千总”;妻孟氏、罗氏、马氏俱奉“恭人”。

渠同海在发展渠氏产业后,为了纪念其发家之基“长源厚”字号的诞生,选用了“长源本晋川,荣华万世年”十个字,作为其第十六以下世系排序。后来,其子孙“源”字辈渠源浈、渠源潮,“本”字辈渠本翘,“晋”字辈渠晋川等,都是清末至民国声名显赫的晋商名人。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渠家商业大厦是在渠同海时有了较大的发展,不仅在祁县城内有商业字号,而且在包头广泛开展商业活动,实现规模扩张和财富积累。因此,可以说,渠同海是渠氏商业走上规模经营的奠基人。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djsbq.com/4350.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