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商帮(商人)吴锦堂:生于东山头的关西财阀

吴锦堂于1855年11月14日出生于宁波慈溪北乡海滨小村东山头。据吴氏族人介绍,元末明初,战乱频繁,长江中游一带居民纷纷南迁,东山头吴氏明初从江西迁来杭州湾南岸,开垦新涨涂地为生,生活十分艰苦。

经过十几代人的辛勤开垦,到吴锦堂祖父那一代,家境有所好转,试图通过对子女的教育,摆脱世代务农的现实。不料,到父亲吴麟初时,连年遭遇天灾人祸,家道中落。作为长子的吴锦堂不得不辍学务农,帮父亲处理家事,成了主要帮手。但他并没有放下学业,农闲时便跟着叔叔学习。

后来,吴锦堂到宁波一家豆腐店做了磨豆腐的小工。在当年,“打铁、撑船、磨豆腐”是有名的苦营生,地位十分卑下。但对于年轻的吴锦堂来说,两年的起早摸黑、肩挑手推,艰难人生的磨炼,为日后在上海滩打拼乃至闯东瀛,奠定了思想、心理和体能上的准备。

豆腐作坊的一位邻居见吴锦堂能吃苦,又有文化,志气也高,介绍他到上海红庙前的萃丰油烛店当帮佣。吴锦堂兴冲冲地从宁波回到老家东山头与家人告别。1882年,27岁的吴锦堂,就这样带着父辈的期望,来到他一直向往的上海,1年后成了正式店员。

吴锦堂在油烛店3年,习算学文,揣摩商贾经营之道,因勤奋精明,深得店主的赏识,曾被派到苏州等地代庖业务。油烛虽是小商品,但购买者各色人等都有,吴锦堂借此认识了不少人,对他了解社会各界、积累经验都很有帮助。特别是他在苏州分店的经历,更使他有独当一面开展商务活动的才能,显露出从事贸易活动的惊人才能。

1885年,即中法战争的第二年,吴锦堂对我国工商业在列强欺凌下造成的不景气深有感触,意识到努力向外求发展是改变目前状况的一条重要途径。于是,在友人资助下携资白银千两,毅然东渡日本长崎。

到达长崎后,吴锦堂经缜密计划,与人合伙从事物资运销,业务活动就是代出口商在阪神(大阪和神户)地区采购物资并运送至长崎,又代进口商将进口货物运送至阪神地区交给坐商。这种运销方式投入少,资金流转快,吴锦堂在短短的一年间,将资金增长了5倍。就这样,吴锦堂靠着“单帮”式的经营,积累了资本,还通过购销环节建立了业务网络,为日后事业的辉煌打下了基础。

1887年,吴锦堂与人合伙在大阪设立“义生荣”商号,他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家商行。这以后,他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延伸:由收购向制造业延伸,如“义生荣号”曾涉足火柴生意;由为出口商购运向自营出口延伸,如将火柴、阳伞运销中国;由代进口商运销,转向自己设行销售。

在经营中,吴锦堂那谨慎灵活、恪守信用和极富开拓性、前瞻性的经营作风,引起商界同仁的称赞:“他的先见之明、小心谨慎的态度以及随机应变的经商才能正是他的独到之处。”一位商界巨人的雏形初步展现。

1889年,吴锦堂在濑户内海边的著名商港神户设立了“怡生号”,开始定居神户。当时的神户,是日本关西地区的经济中心和重要港口。经过十多年的奋力开拓,“怡生号”业务不断扩大,涉足广泛的实业领域,成了阪神地区著名的产业资本家,是当时关西财阀中唯一的华人。日本作家黑部亨曾撰文,把吴锦堂和神户纺织业奠基人武藤山治并称为“为神户照亮前途的人”。同时,他也成了神户华侨的领军人物。1894年,吴锦堂被任命为“神户旅驻大清商人公举商董”,是神户中华会馆、神户三江公所的总代。

吴锦堂热心公益事业,关爱旅日侨胞。他是一位深谙经营之道的企业家,也继承和发扬了商人相互提携、协作共荣的传统,在创建和发展华商组织、资助华侨公益事业、维护华侨权益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万国医院、孤儿养育院、盲哑院、红十字会、同仁会、掖济会等,都曾得到过他的巨额捐赠。

当时,国内军阀混战,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吴锦堂常常为之辗转反侧,只要力所能及,经常组织赈济活动。一开始捐给政府,后来他自己组织赈济机构,设法购米施赈或组织以工代赈,赈济范围北至东北,南至福建广东,救助了无数的灾民,人们誉其为“万家生佛”。

吴锦堂目睹了日本的崛起,深知教育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振兴的重要性。他逐渐确立了教育救国的理念,并始终贯彻到他的办学实践中。在日本,他积极支持华侨的教育事业;在国内,他捐款3000银元给宁波教育会及宁波旅沪同乡会用于办学,还资助创办效实中学。

吴锦堂对如何改变家乡面貌,造福桑梓有全面的规划。他将资金逐步转向国内,开始捐资发展家乡水利事业。1905年动工修建的慈溪杜白两湖水利工程,规模巨大,全工程“竭五六年心血,费七万余金钱”才得以完成。

他认为“日本富强,全靠教育”,他把发展教育看成是国家富强的最好途径。他一生花在教育上的投资高达20余万银元,远远超过他在水利上的投资。黄炎培曾把吴锦堂与陈嘉庚、聂云台并称“办学三贤”。

吴锦堂在家乡兴办的锦堂学堂,当时被称为“浙江私立学校之冠”。这所学校1909年农历元月正式开学,在这年的5月16日,学校举行了成立大会,吴锦堂亲临大会讲话。学校开设的科目齐全,体现了德智体美并重的理念,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并重的教育思想。吴锦堂多次申明,他捐赠给学校的一切动产、不动产永远归学校所有,吴氏子孙后代均不得借故干预。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djsbq.com/4206.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