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HR学堂 薪酬 正文 下一篇:

生存工资论(工资铁律)的主要内容与观点

生存工资论的主要内容与观点

在现代西方薪酬理论发展史上,形成的第一种薪酬理论,被人们称之为生存工资论(subsistence wages theory),也有人把它叫做糊口工资论或者工资铁律(iron law of wages)、工资铜律(brazen law of wages)。

这种理论是由早期西方经济学家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提出来的。最早的古典经济学家魁奈(F.Quesnay,1694—1774)和杜尔阁(A.Turgot,1727—1790)等人在他们的经济学著作中就已经对这种理论作了一定的论述。其后,古典学派的大师亚当·斯密(A.Smith,1723—1790)和大卫·李嘉图(D.Ricardo,1772—1823)等对生存工资论作了更多的论述,为这个理论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生存工资论的要点是:从长远看,在工业化社会中,工人的工资等于他的最低生活费用。也就是说,工人的工资只能保持在维持其生存的水平上,只能保持在使其勉强糊口的水平上。亚当·斯密曾明确概括了他所观察到的这种现象。

他发现,随着经济的波动,工人的工资最终总会降低到维持生计的水平上。对此,李嘉图作了进一步总结,工资就是劳动的自然价格。而劳动的自然价格是使工人基本能够生存下去的价格,并且是能够在人数上不增不减地延续其后代所需要的价格。这也就是维持生存的工资的基本含义。

这些经济学家认为,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工资提高到维持生存的水平之上,即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劳动价格高于劳动的自然价格,就会出现工人的生活资料的增加。

而工人的生活资料多了,就会使工人生的孩子增多,就会刺激工人人口的增长,这样一来,下一个周期的劳动力人数就会增加。

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自由竞争型的市场经济,劳动力供给增加了,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少,就一定会导致工资下降。

换句话说,从长远看,只要人们通过某种努力或由于某种其他原因使工资上升到高于生存需要的水平之上时,潜在的劳动力人数就会由于工人获得的生活资料的增加而增加,而劳动力增加的结果是在市场力量的作用下使工资下降,使工资又回到仅仅维持生存的水平上,回到劳动力的自然价格上去。

反之,如果资本家在某种形势下利用某种条件把工资压到低于劳动力的自然价格水平之下时,就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工人获得的必要生活资料就会减少,其直接后果是导致工人陷入饥饿、营养不良和疾病中,导致工人最基本的生活环境进一步恶化,由此,工人的死亡率,特别是工人家庭的婴儿死亡率就会上升。

这样,只要工资低于工人的生存需要,就必然导致劳动力供给直接或间接减少(即在下一个周期减少),这种结果又会导致劳动力市场上工资的上升。

所以,不论影响工资水平的因素怎样变动,最终工资将保持在维持工人生存的水平上。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djsbq.com/412.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