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夫兰的行为主义劝服模式

卡尔·霍夫兰是美国实验心理学家,他对传播学最突出的贡献:一是,将心理实验方法引入传播学研究;二是,通过研究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对否定早期的“子弹论”效果观起到了很大作用。霍夫兰毕生研究人的心理对人的行为的影响,研究劝服与态度的关系、态度的形成与转变、劝服的方式、技巧与能力等。他是将实验心理学引入传播学研究领域的第一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回到耶鲁大学,主持“传播与态度改变课题”,出版了一系列丛书。1946 年至1961年间,霍夫兰领导的“耶鲁传播与态度变迁计划”,完成了超过50项实验。他们将研究成果结集出版,产生了一批关于态度问题的丛书。他于1953年出版的《传播与劝服》一书,描述了这些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结果。

《传播与劝服》中一系列的研究有这样三个特征:第一,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找劝服的定律。第二,研究采用的主要理论基础为刺激——反应的学习理论,假设态度的改变是基于求变的动机强过不变的动机。第三,研究的方法为实验室的实验法。

霍夫兰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传播者、传播讯息、阅听人以及阅听人的反应四个方面。就整体而言,被劝服者态度的改变多是短期的效果。态度不难在接受信息后立即改变,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能又回到原位。而在传播者方面,研究发现阅听人认为可信度低的消息来源较偏颇和不正常。但是,可信度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消失,因为阅听人已经忘记了来源的身份,除非其身份再次被强调。

有关阅听人的研究虽然不能定论,但有一些大致的倾向。在人格特质方面,自我评价低的人,容易受影响;对他人抱有较大敌意或有精神性神经症倾向的人,则不容易受影响;那些将所属团体的分量看得很重的人,不易受到与团体规范相左的劝服信息所影响。

最后,研究者在探讨阅听人反应时,发现主动参与的阅听人,比被动参与的阅听人容易改变态度。

霍夫兰的劝服模式可以简单归结为以下几个基本要点:

(1)劝服者的条件,能否给对方好的印象。

(2)信息的劝服是否有力,理由是否充分,论据是否确凿;

(3)诉诸情感还是诉诸理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4)注意不同信息的表达程序;

(5)劝服者要把结论明白的表达出来,这样可以强调自己的论点,获得交好的劝服效果。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djsbq.com/4012.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