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科学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行为科学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结果,也是当时生产发展对管理需求的必然结果。我们可以从泰勒科学管理建立以后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中寻找其产生的原因。

1. 行为科学产生的政治背景

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使得世界经济体系出现了全新的格局。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由于资本主义各国的战略调整使得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局势激剧振荡:政治矛盾激化,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一度出现高潮。由于企业在工资和利润分配上的矛盾,劳资双方经常发生冲突。企业主采用各种手段压制工人,在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压低工资率。工人则采取“有组织的怠工”即磨洋工或罢工的办法来对抗,劳资关系非常紧张,矛盾一触即发。依靠严格的科学方法和规章制度来进行管理的古典管理理论引起了工人的不满和社会的责难。这样,古典管理理论虽然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却激起了工人的反抗。20世纪20年代前后,工人日益觉醒,工会组织蓬勃发展,工人组织起来同雇主进行斗争。

2. 行为科学产生的经济背景

到1920年7月,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基本恢复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的水平,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爆发经济危机,破产企业增多,失业人数激增。这次经济危机造成的后果特别严重,它延续的时间虽然不到半年,但却以其猛烈、全面和深刻性显示出了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不可克服性。经济危机过后,资本主义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各国劳动者由于垄断资本的加紧剥削,生活停留在或低于战前的生活水平。劳动强度显著增大,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而工资增长则慢得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加剧,使得企业主感到单纯用传统管理理论已不能有效地控制工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利润。有些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意识到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需要有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管理理论。这就为行为科学的产生奠定了社会经济基础。

3. 行为科学产生的人文背景

资本家为了摆脱危机,充分利用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加紧对工人的剥削,而工人反抗资本家的斗争越来越激烈。资产阶级的学者纷纷开始寻找答案,一方面对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进行了思考:亚当·斯密的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是否还能在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时期管用?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在管理工人方面的效能是否还能够持续下去?反思的结果是:在经济学方面,凯恩斯主义的兴起为资本主义持续发展开出了药方,在管理学方面对人的研究,梅奥开辟了行为研究的方向。行为科学就在大萧条中的霍桑试验后开始兴旺起来了。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djsbq.com/3511.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