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的两个考核视角:组织考核、个人考核
所有的考核可以分为两个视角:第一个是对组织的考核视角;第二个是对个人的考核视角。
(一)对组织考核的视角
一般说来,组织主要有三类:政府部门、非营利性组织、营利性组织。而营利性组织就是企业。这三类考核当中,非营利性组织的考核刚刚起步,营利性组织就是企业考核已经非常成熟,但是对政府的考核目前还停留在口头阶段。
企业的考核确确实实是每家企业都想做好,而且很早就开始做了。企业的考核最早源自会计学,而对组织的考核当时主要是针对企业的利润情况进行考核,或者说最早的会计学就是用来判定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所以时至今日我们还会发现在针对企业的考核中,财务指标是非常重要的考核内容,乃至在非常著名的考核工具平衡计分卡中,四个维度中的第一个维度就是“财务指标”,而平衡计分卡的创始人之一卡普兰本身就是哈佛大学的会计学教授。不过对于组织的考核如今已经非常成熟,归纳起来,对于组织的考核主要是从两个维度展开的:第一个维度是对组织本身业绩的考核;第二个维度是对组织负责人的考核。
例:在一个公司里面,公司的业绩是否等同于公司总经理的业绩就是一个问题。有的时候公司业绩很好并不等同于公司总经理水平很高。
对于研究一个组织,本人经过研究总结得出了“两个凡是”,即“凡事垄断的必然是落后的”和“凡事鼓吹的必然是没有做到的”。比如政府部门要改善服务业绩,就要对它考核,但是由于其处在垄断地位,因此要想彻底改变服务质量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垄断本身导致了其必定是落后的。再比如通过很多企业墙上挂的标语口号就可以看出该企业哪些工作没做好,有的企业墙上挂着“我们要降低事故率”,那么一定是事故发生比较多;有的企业墙上挂着“要努力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那就说明劳资关系还不够和谐。其实这种判断本身就是绩效考核,只不过是没有成文的考核,因此如果一个求职者从一进门就可以看出一家企业的情况,墙上的标语、卫生环境、接待人员的态度、人们的工作面貌等等已经向人们昭示了该企业的档次和管理水准。
但是在对组织的所有考核中,最为重要的是利润指标,一家没有利润的企业其存在的必要性就会受到质疑,除非是所谓的“战略性亏损”,也就是出于某种战略目的而存在的亏损,否则这种亏损就是无意义的和无价值的。但是也要防止一种观点,就是“一俊遮百丑”,企业只追求利润,不管别的,对于企业家也是只要利润完成得好就是能人被捧上了天,这恐怕也是企业出现危机的信号。
(二)对个人考核的视角
对个人的考核主要是关注人的能力和做事情的过程和结果,这一部分我们在后面会详细研究。
特别要说明的是,组织绩效未必等于组织负责人的绩效,比如说在一个所有毕业生都考上名牌大学的重点中学里,并不见得每个老师都是很优秀的,甚至有可能毕业班的语文老师很差,至于这个班的语文成绩好那完全是由于同学们努力和本身非常优秀的缘故,和该老师无关;同样在一家严重亏损的企业中我们依然存在一支非常优秀的销售队伍,如果没有他们,这家企业可能亏损还要严重,但是这种考核的难度是所有各类企业中最难考核的,毕竟是一家亏损企业,即便有优秀的团队也不太可能奖励,因为奖励的后果只有一个——亏损更加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