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尔科特·帕森斯(1902—1979),美国社会学家,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1902年,帕森斯出生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斯普林斯。1920年,帕森斯进入马塞诸塞州的安姆郝斯特学院(Amherst College)学习,1924年,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后来,他决定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1924—1925年,他进入伦敦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师从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 后又转往德国海德堡大学研究经济学与社会学,1927年获博士学位。在此期间,他翻译并出版了韦伯的《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帕森斯通过对韦伯思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建立起“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学理论,成为蜚声世界的社会学家。
1927—1931年,帕森斯任教于哈佛大学社会学系。在此期间,他大量阅读了古典经济学家艾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迪尔海姆(émile Durkheim) 和意大利社会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等的著作。1937年,他出版的《社会行动的结构》(Structure of Social Action)就融合了迪尔凯姆、帕累托和韦伯的思想,并发展为一个新的理论体系,也融入了马歇尔的思想。1944年,他成为哈佛大学的正教授直到1973年退休,其间曾担任该校社会学系主任。1946年,他将社会学系改名为社会关系学系。
帕森斯是功能理论的代表人物。帕森斯终生致力于能够解释所有人类行为的巨型理论的建构。帕森斯所处的时代正值美国于世界经济危机阶段,因而他深受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帕森斯结构功能分析的重点,是促进社会系统稳定与秩序的机制。他全部理论的总倾向是强调社会体系的协调一致与社会体系的和谐本性。在体系的博大与著述的宏富方面,除韦伯外,恐怕无人可以与帕森斯争雄。主要著作有《社会行动的结构》(1937)、《社会系统》(The Social System)(1951)、《经济与社会》(Economy and Society)(与N. Smelser合著,1956)、《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Structure and Process in Modern Societies)(1960)、《政治与社会结构》(Politics and Social Structure)(1969)、《社会系统与行为理论的演进》(Social Systems and the Evolution of Action Theory)(1977)、《行为理论和人类条件》(Action Theory and the Human Condition)(1978)等。他早期的主要理论倾向是建构关于社会价值如何引导个人行动的志愿行动论,后期逐渐关注个人、社会与文化三个系统的整合问题,转向更为宏观的社会系统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