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共管理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后因为受到公共政策学科范式和企业管理学科范式的影响而在新公共行政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同时更重视从经济学视角来研究公共管理问题,在重视定性分析的同时更强调定量分析工具的运用。尽管将企业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引入政府管理,并非新公共管理的发明。 然而,新公共管理以公共部门管理问题的解决为核心,采用经济学理论和私人部门管理方法,创立一个新的公共管理的知识框架,适应了西方当代公共管理实践发展的迫切需要。不可否认的是,新公共管理实践的成功,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所效仿,也赢得了包括世界银行在内的国际组织以及学术界的关注与赞誉。
正如著名学者林恩(Lynn)所言:新公共管理对于公共行政领域和民主理论与实践带来了三项建设性的遗产:
(1)更加关注绩效—激励的行政模式,以及建立了绩效导向型的制度、结构与管理等行政原则;
(2)建立了关于政府设计和行政改革的国际对话和比较机制;
(3)经济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以及其他先进概念框架的综合与启发性的使用。
然而,新公共管理也不是万能的,并因为多种缺陷而受到批判。许多学者从不同方面对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出了质疑。例如,黑堡学派认为,市场机制固然对当代生活十分重要,但如果企图借此力量来达成社会公正的理想,则是缘木求鱼。 此外,新公共管理理论降低了公民相对于国家的个人权利和法律地位 ;它只重视微观层面的改革而忽视了宏观问题的解决;崇尚效率而忽视社会公平;重视私人部门的管理方法而忽视了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根本差别。诚如公共管理组织学派的代表人物博兹曼(Barry Bozeman)所言:“新公共管理对于公共、私人部门之间的差别并没有加以深刻的探讨和区分。”
最为严厉的批判是有些学者所指出的:它没有关注与体现公民与公共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伙伴关系,更没有将这种主题运用到管理之中。 尽管新公共管理将公民视为主体或投票者,这是对传统公共行政的一种进步,但对于公民、政府与公共部门之间的合作理念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而这正是民主行政与公民社会的本质所在。
新公共管理理论仍面临着不同的观点,虽然在许多方面已经形成共识。对于新公共管理的贡献及其价值的争论仍在持续,无论它是一种“新范式”、新途径、新原则还是“旧瓶装新酒”,新公共管理的思想和原则已经被许多国家运用并初步取得了改革的成功,它将随着官僚、政治、技术和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