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理者的意识里,往往奉行这样一个法则:绝对的完美才能够在下属面前建立绝对的权威,才能够保障绝对的服从。然而,“出丑效应”却颠覆了这一逻辑常识。出丑效应认为,才能平庸的人固然不会受到他人的倾慕,但是全然没有缺点的人也未必讨人喜欢,最能够赢取他人喜欢的往往是精明而又带点小缺点的人。
一位心理学教授曾做了一个关于管理者魅力的实验,他给被测试的对象播放了四段情节类似的访谈录像:出现在第一段录像里的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成功人士,他成就辉煌,面对主持人的采访,态度非常自然,谈吐不凡,没有一点羞涩的表情;第二段录像的被访者同样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成功人士,但是他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现得很羞涩,甚至紧张地把桌上的咖啡杯碰倒了,咖啡还将主持人的裤子淋湿了;第三段录像的被访者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他虽然不紧张,但表现得很不出彩;第四段录像的被访者也很普通,面对采访他很紧张,像第二位被访者一样,碰倒了咖啡杯,淋湿了主持人的裤子。看完四段录像后,教授让被测试对象从四位被访者中选出他们最喜欢的一位和最不喜欢的一位。
测试结果显示,第四段录像的被访者被公认为最不受被测试者喜欢的,而第二段录像中打翻了咖啡杯的赢得了95%测试者的喜欢。这便是“出丑效应”对于管理者的魅力的正面放大。对于那些比较成功的人而言,一些微小的失误不仅不会影响人们对他的好感,相反还会提升他们的真诚感与可信任度。如果一个人表现得过于完美,几乎难以从他身上寻到一个缺点,人们就会觉得他不够真实,毕竟缺点是人性的衍生品,看似十全十美的人反而降低了他在别人心目中的信任度。
出丑效应是一种对于人性的回归,人们往往更偏好那些成就突出又很真诚的、值得信任的人。员工也是如此,真诚可信的领导更能使下属产生情感共鸣,增进彼此之间的亲近度。因此,对于管理者而言,事事苛求完美虽然是优良的素质诉求,但在一些无伤大雅的小事上,适当地表现出一些小失误,反而会增加员工的好感度,利于团队的和谐与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