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流程能动因素

哈默设计了两类指标:与单个流程有关的“流程能动因素”,以及适用于整个组织的“企业能力”。具体如下。

5个流程能动因素(Process Enabler)。

· 设计(Design):详尽地规定流程的执行过程。

· 执行者(Performer):执行流程的人,尤其指他们的技能和知识。

· 负责人(Owner):对流程及其结果负责的高管。

· 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支持流程的信息和管理系统。

· 衡量指标(Metrics):企业用来跟踪流程绩效的指标。

4种企业能力(Enterprisewide Capabilities)。

· 领导力(Leadership):支持流程建立的高管。

· 文化(Culture):客户至上、团队合作、个人责任感及变革意愿等价值观。

· 专业技能(Expertise):流程再造的技能和方法。

· 治理(Governance):管理复杂项目和变革计划的机制。

首先,一个流程必须有具体明确的“设计”,否则执行流程的人就不知道要做些什么,或者应该什么时候做。其次,执行流程的人,即“执行者”,必须具备适当的技能和知识,否则就无法实施流程设计。再次,流程必须有一个“负责人”,一位有责任、有权力的高管,确保流程出成效,也避免项目中途而废。还有,企业必须协调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源系统等“基础设施”,以支持流程,为实现流程绩效扫除障碍。最后,企业必须制定和使用正确的“衡量指标”,以评估流程的长期绩效,否则就不能取得我们所希望的结果。一个流程如果具备了这些能动因素,就有可能取得高绩效。

这些能动因素相互依存,一旦其中一个因素缺失,其他因素也会失效。流程负责人太弱势,流程设计再好也无力推行;执行者缺乏培训,就没有能力执行流程设计;而如果流程设计不完善,那么不管流程衡量指标有多周全,也无法优化流程绩效。业务流程的实施中如缺少一个能动因素,也许通过员工的超常努力或高层的干预,在短期内也能取得绩效,但这种情况不会持久。当然,就算所有能动因素都齐备了,也不能保证流程一定运行良好。例如,虽然有了流程设计,但如果设计不善,那就毫无用处。

迈克尔·哈默把流程能动因素的强度分为 P-1、P-2、P-3 和 P-4 共 4个级别,逐级递增。拿执行者来说,P-1 级别的员工仅仅知道有这么一个流程及其衡量指标。P-2级别的员工必须能够描述整个流程,以及他们目前处于流程的哪个环节。P-3级别的员工能够说明他们的工作会如何影响企业的绩效。最后在 P-4 级别,执行者必须知道他们的工作会如何影响客户及供应商。能动因素强度越高,流程的可持续性绩效就越高。

能动因素的强度决定了流程的成熟度,即流程持续创造高绩效的能力。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djsbq.com/2965.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