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书的由来与发展

文书,顾名思义,是用文字书写的东西。人类社会自从发明了文字,就开始有了文书。文书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

远古时代,人们把文书刻在崖壁上,或刻在动物的骨头、龟甲板上,这就是中国早期殷商时代的“刻辞”,又叫甲骨文。“众人协田”牛骨刻辞,是商王命令众人进行协田活动的行政文书,可能是中国最早的文书。河南安阳出土的刻有记录公元前1173年7月2日的月食“壬寅贞月又戠”的“月又食”牛骨,可能是我国最早的记录月食的天文文书。

到了西周时期,伏羲画八卦,文王演《周易》,《易经》可能是我国最早的哲学文书。

古代最长篇幅的文书,可能要算1976年陕西扶风庄白村出土的《墙盘铭文》,其铭284字,前一半颂扬周王朝诸先王和当代天子的功德,后一半叙述微氏家族的发展历史,颂扬祖先功德,祈求先祖庇佑,这是最古老的追孝式铭文。

后来,文书刻到了木片和竹简上。老子的《道德经》、孙武的《孙子兵法》、“孔子作春秋”,孔子还亲自编撰了《诗经》,以后“四书”、“五经”、屈原的《离骚》、吕不韦的《吕氏春秋》、秦始皇的统一文字、萧何的《九章律》、司马迁的《史记》……把中国古代文书推向了发展高峰。

那时候,由于竹片、木板来之不易,因此人们写字极其谨慎,谨慎到吝啬的地步,这就是古代汉文言简意赅的原因。即便如此,文书的数量还是与日俱增。其实,我国在夏、商、周时代,就初步确立了官文书的格式和归档贮藏制度、文书保密制度。纵观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的文字、文书、文档、文化的历史,都同样源远流长。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djsbq.com/2429.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