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形成与发展的5个阶段

有关群体形成与发展阶段的理论模型已有多种,其中自20世纪60年代中起广为传播的5阶段模型似乎更有说服力,为多数人所认可。这种模型认为,一个群体的形成与发展要经过形成阶段、震荡阶段、规范化阶段、执行任务阶段和中止阶段等5个阶段的标准程序才能完成。美国管理学家斯蒂芬-罗宾斯对于群体形成与发展的5个阶段描述如下。

(1)形成阶段。群体形成阶段的一般特点是,群体的目的、结构、领导都不确定。群体成员各自摸索群体可以接受的行为规范。当群体成员开始把自己看做是群体的一员时,这个阶段就结束了。

(2)震荡阶段。这一阶段是群体内部冲突阶段。群体成员接受了群体的存在,但对群体加给他们的约束,仍然不习惯而予以抵制。并且,对于谁可以控制这个群体,还存在争执。这个阶段结束时,群体的领导层次就相对明确了。

(3)规范化阶段。在这一阶段,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开始形成亲密的关系,群体表现出一定的凝聚力。群体成员在此阶段会产生强烈的群体身份感和友谊关系。当在本阶段中群体结构稳定下来,群体对于什么是正确的成员行为达成共识时,这个阶段就结束了。

(4)执行任务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群体结构已经开始充分地发挥作用,并已被群体成员完全接受。群体成员的注意力已经从试图相互认识和理解转移到完成手头的任务。

(5)中止阶段。对于长期性的工作群体而言,上述执行任务阶段即是最后一个发展阶段;而对暂时性的工作群体而言,由于完成的任务是有限的,因此还有一个中止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群体开始准备解散,注意力放到了群体的收尾工作上。这个阶段,群体成员的反应差异很大,有的很乐观,沉浸于群体的成就中;有的则很悲观,惋惜在共同的工作群体中建立起的友谊关系,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继续下去。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djsbq.com/1450.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