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商帮(晋商)太谷城:中国的华尔街

早期,因为一些重要的银行家大多居住在太谷,财富往来云集,所以太谷常被称为“中国的华尔街”。

清乾隆年间,太谷有170多个商号,分号遍布大江南北。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太谷重修大观楼捐银碑》记载,当时太谷捐银的商号就有600多家。太谷商号遍及全国各大码头。从经营的行业来讲,票号、药材、布匹、典当、粮食、颜料、茶庄、客栈等太谷应有尽有;从活动范围来讲,北起东北、蒙古,南到四川、广东,西达新疆、青海,东至京、津、徐、沪、杭、闽,全国商埠大邑、水旱码头,几乎都有太谷商人的足迹,他们还远足外蒙库伦,俄国的伊尔库次克,莫斯科,日本,美国等地。

明清时期,每年遍布在全国的太谷商家都会把挣来的白银源源不断地运回太谷,由于当时各地的银钱斤两、成色各不相同,因此各地银锭汇集太谷后,都要回银窑重铸,银锭上打钢印,写“周行镜宝”四个字。一看到这四个字,全国商人都知道这是出自太谷的银锭,纯度“九九八”,在金融业和商界的信誉度最高。

1904年,清政府要求各省成立总商会,别的省总商会设在省会,但山西省的总商会却是在太谷挂牌。由此证明了太谷的富庶和曾经那段辉煌的历史。到了民国年间,太谷更是出了一位官至民国政府行政院长,同时兼任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总裁等要职,建立国家银行系统,统一币制(法币),推动了特定时期内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财政金融制度的现代化,被英国外相艾登称赞为改革中国财政金融制度的“一位最伟大的理财家”的近代金融家孔祥熙。

太谷是山西当年的第一个商区,财主们的青堂瓦舍遍布城乡,但如今大部分已夷为平地,即使这样,太谷城内尚有8000多间老宅子,有150多处四合院保存基本完好,古城旧貌依稀可见。

太谷最著名的要数三多堂了。

三多堂属于曹家,寓意“多子、多福、多寿”,创建于明末清初,共有277间房屋,从高空鸟瞰,它们呈“寿”字形布局。三多堂现在以收藏做工考究、木质优良的明清家具而闻名,这些家具无论在数量、品种、档次上均称得上华北第一,其中以用九十二块大理石组成、象骨包边的百寿屏风,以及大理石双面石镜和慈禧赐给曹家的金火车头钟最为珍贵。

太谷曹家,至曹三喜一辈,曾去走西口,到关外谋生,后来就在关外娶妻生子,开了豆腐房,兼营杂货生意,再后来,铺子扩大成“三泰号”。曹家的生意得以迅速向外扩大,清兵入关后,又向关内发展,不久就在太谷设总号,并在北京、天津、济南、太原设了分号。

康熙中叶,曹三喜回到太谷,安享晚年。一百年后,他的子孙在太谷设了“六德公”,统管各地商号,这时“东家联合出资得利,掌柜只管经营好商号业务”,已经形成股份制格局,这适应了当时的需要,曹家产业因此得以迅速扩大,行业涉及二十多种,雇员有三万七千余人,资本过千万两,甚至出现了商号开了三年,就有大量利钱给东家寄了回来,东家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又是在哪里开的分号。时人传言:“有麻雀飞的地方,就有曹家的买卖”,这时曹家的商号已经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了。

太谷当时已是商号遍布全国,西达秦陇,南抵吴越川楚,北到蒙俄,“金融业与商业比肩”,成为当时山西的商业中心,“时人谈三晋富庶之地者,无不以太谷为首屈一指”,“金太谷”的名号就是从那时候来的。

1935年后,太谷又成为山西粮食的主要集散地之一,驼队马队络绎不绝,迎来送往,气势最大,号称“谷帮”,以此对应几十年前,山西票号三大帮中的“谷帮”。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djsbq.com/4360.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