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商帮(商人)年广久:创下傻子瓜子品牌

改革开放初期就闻名全国的“傻子瓜子”,是安徽芜湖人年广久创下的品牌。年广久(别名年广九)和他的傻子瓜子,堪称我国当代私营企业的急先锋。

傻子瓜子的得名,在于年广久的厚道。年广久生于1937年,很小就失去了父亲。他没上过学,几乎是个文盲。早在20世纪60年代,他就开始摆摊做生意。后来,他学会了炒瓜子,卖瓜子的价格非常公道,保证足金足两、童叟无欺。一些人笑话他,说他这样做买卖,简直是个傻子,但年广久反而以此为荣,他索性以“傻子”作为自己的品牌。“傻子瓜子”在芜湖的名声不胫而走。

在那个年月,摆摊经商是违法的,年广久每天晚上七八点钟开始在自己家里偷偷地炒瓜子,一口气干到第二天凌晨,稍微打个盹,早晨六七点钟就匆忙起床,把炒好的瓜子按份包好,然后到工厂上班。等到傍晚下班以后,就带着几十包瓜子出去偷偷地卖。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冒着危险经商,以求养家糊口。“徽骆驼”吃苦耐劳的传统,被年广久发挥到了极致。

到了1976年底,年广久卖瓜子居然赚了100万元,这在当时,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奇迹。当时他的钱无法存入银行,只能堆放在家里,每逢晴天,他都会这些钱拿出来放在太阳底下晒,以防发霉。

改革开放以后,个体经商得到了法律的许可,此时的年广久,可谓如鱼得水,他终于可以公开叫卖,在他的瓜子摊前,经常有三五十个买主,排起长队等候。没多久,年广久就攒下了一笔可观的积蓄,他雇了一批工人,“傻子瓜子”从小摊发展成了中型工厂。

他的雇工经商之举,在当时引发了不小的争论,一些人认为他是“搞资本主义”,还有些人认为:“只雇几个人还能接受,但年广久的雇员已经突破了一百人,所以性质就不同了。”这在当时的中国,可谓高度敏感。

当地政府对这件事也不知该如何处理,于是不断逐级上报,一直反映到中央。最后邓小平做出了“放一放,看一看”的批示,才将争论平息下去,年广久也安然无恙。

然而,很多当地领导都找年广久谈话,让他感到很不安,他非常理解这些地方官的难处。于是,他提出了一个折中的解决办法——和国有企业联营。这个方案,让当地领导感到欣喜。1984年7月1日,“芜湖市傻子瓜子公司”正式挂牌,公司由新芜区劳动服务公司和芜湖县清水镇工业公司出资30万,年广久以商标权和技术入股,并担任总经理,他每年向这两家公司分别交纳18万元,其余的利润归年广久所有。

“傻子瓜子”改为国有联营之后,引进了不少国企的职工,由于年广久善于经营,公司的利润非常高,普通工人每月能拿到500元的工资,超过了以往工资的十倍以上。在1985年前后,这样的薪酬,在全国各地的单位,都堪称凤毛麟角。

但是,年广久要求所有工人必须严格保证产品质量,尤其不准在操作间里吃早点。他认为操作间里必须确保卫生,决不能弄得遍地都是油饼渣滓或塑料袋等,这是对广大消费者负责;此外,吃早饭也不该占用上班时间。一些在过去懒散成性的职工,对年广久的严明纪律非常不适应,大骂年广久是“资本家”。年广久也不示弱:“他们怎么就不想想,为什么他们以前一个月只能拿40块钱,而我能给他们每月500元?”

这种事在今天看来,最多也就是不同的企业文化之间的冲突,而且从经营管理的角度看,多数人都会认同年广久的做法。但是在当时,这种争论会被很多人当做“阶级斗争”,很多工人并不因为月薪增长十倍以上,对年广久感恩戴德,反而对年广久制定的纪律牢骚满腹。

年广久决心让“傻子瓜子”遍及全国市场。为了迎合顾客多样化的口味,他先后来到南京、无锡、苏州、上海,以及江西、湖北等地区,向当地的瓜子生产者取经,并仔细琢磨当地瓜子的特点,学到很多瓜子师傅在选材、配料、翻炒火候等方面的独到经验。此外,他发现扬州瓜子带甜味,上海瓜子甜中带酸,南方和北方最为畅销的炒瓜子,无论甜瓜子还是咸瓜子,口味的浓淡都截然不同。这让年广久增长了很多见识。

经过大量的市场调查和广泛的学习,年广久开发出了椒盐、奶油、桂花、甘草、玫瑰、百合、辣椒、臭卤、五香等72种口味的炒瓜子,每种炒瓜子的独特配料,就像一张张老中医开列的处方单。

“傻子瓜子”真的走遍了全国,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傻子瓜子”都成为颇受欢迎的食品。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来到深圳,在街头巷尾到处都能看到有人拿着一袋“傻子瓜子”边走边吃,这件小事,足以表明个体经济的繁荣与稳定,令大家倍感欣慰。

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1页上,有这样的一段话:“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一百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这段话及其出处与页码,被年广久别出心裁地印在了自己的名片后面。对邓小平的这段话,年广久有着颇为精辟的诠释:“我知道他光不是为我一个人说话,他是为改革开放之初,国内成千上万的‘傻子’说话。”

一个几乎目不识丁的安徽商人,能获得如此殊荣,并足以开启一个时代的风气之先,这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因此,年广久被当时的很多媒体誉为“中国第一商贩”。但很少有人知道,年广久“无限风光”的背后,蕴含着多少风雨交加的辛酸苦辣……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djsbq.com/4318.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