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的内涵

对产业集群概念来源的探讨可追溯到17世纪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在这本书中,斯密提出“效率取决于分工,分工取决于市场规模”,把分工看作经济增长的源泉。随着市场容量的扩大,从提升效率的角度来讲,分工既是可能的,也是必然的,分工不仅包括纵向产业链条上的经营流程环节的纵向分工,还包括同一经营流程环节上的横向分工。19世纪末,马歇尔在继承斯密的分工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外部经济理论,外部经济是指企业组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能够对外产生有利的影响,具有积极的溢出效应。正的外部性带来的收益,会促进企业组织趋向于聚集在同一个产业区或者空间接近的产业区内,使得同一产业范围内的厂商能够获得货物运输、信息获取、中间服务、劳动力雇用和获取技术外溢的好处等方面的优势,继而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基于此,众多厂商出于成本节约和追求利润的诉求,自发地在企业空间布局上,形成产业聚集的趋势。

为产业集群概念做出比较重要贡献的,还有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韦伯提出了集聚经济的概念,他认为企业集聚的形成是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后产生的经济效果和向心力所导致的结果,之所以会产生企业集聚现象,是因为企业在集聚过程中,可以通过两种主要方式获得集聚的经济效率:一是通过扩大经营规模,获得规模经济效应,降低经营成本;二是选择与其他企业共享的配置,如公共设施、劳动力市场、中介服务商等,可以低于单独获得这些配置所支付的成本。

虽然从斯密到马歇尔,再到韦伯,其间近300年的研究中,对产业聚集进行了拓荒性的研究和深入探讨,但使得产业集群现象成为研究热点并广为人知的,是美国当代学者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1990年他出版了《国家竞争优势》一书,在书中提出了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这一概念,随着这本著作的畅销及其观点被广为关注,产业集群一词也随之被广泛接受和传播,该术语被用以描述为生产某些共同产品或者提供某些共同服务的组织,在空间范围内聚集的情形。迈克尔·波特在对十多个工业化国家的产业结构及其产业聚集布局进行考察中,发现产业聚集,形成产业集群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并非个别或者独特的现象,尤其是工业化比较成熟、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更是如此。

可以说,产业集群加速了工业化进程,工业化的深度发展又为产业集群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据此,波特通过研究总结和归纳,更加明确地提出了产业集群的概念。波特认为,在产业集群中,不仅包含同一行业的企业,还包括不同行业的企业;既包括生产型企业,也包括服务型企业;既包括资金融通企业,也包括商品流通企业。归纳来讲,产业集群是一个包括从事工业制造、专业化的供应商、提供工业服务的中介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企业组织,这些组织在地理空间上相互接近,在业务上相互关联,在经营上相互影响。在后来的产业集群研究中,基本都是以此概念为基础而进行的。从产业集群的概念可以看出,专业化分工是产业集群的基础,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的产业关联的组织聚集形成产业集群。这些组织包括具有明确的分工合作关系的企业,也包括为企业运营提供辅助服务的各种机构,为其他企业提供辅助服务的各种机构是“企业外部化”和“市场内部化”的产物,在传统产业结构中,它们既可能是企业的内部机构,也可能是外部组织。由于企业聚焦于主营业务而剥离出来,形成独立的中间型组织,而众多企业聚集和相同的诉求,为这类组织从企业独立出来创造了条件,这就是“企业外部化”所致的中间型组织,如人力资源外包公司。中间型组织也可能是“市场内部化的产物”,在传统产业中,由于企业分散,单个或者少数企业的需求不足以支撑专门性组织机构的持续性供给,但在产业集群中,由于企业众多,共同的需求使得成立专门的中间组织,进行持续有效的供给成为可能,如管理咨询公司。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djsbq.com/4231.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