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1928—),当代著名社会学家、世界著名未来学家,被誉为“未来学大师”。
托夫勒1928年10月8日出生在纽约,最初在汽车厂当了五年工人,后来有机会成为记者,以其优美的文笔为多家杂志撰稿,广受好评,最后担任了著名杂志《幸福》的副主编。在记者生涯的磨砺中,对社会问题,特别是对人类向何处去的问题,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苦心钻研,终于成为知名的学者。作为杰出的未来学家,托夫勒曾任罗素·赛奇基金会特约研究员,康乃尔大学特聘教授,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研究员,IBM和A托夫勒&托夫勒等跨国企业顾问,从事未来价值体系及社会走向的研究。
1970年,托夫勒的著作《未来的冲击》问世,本书是托夫勒奠定声名之作。这本讨论美国未来政治和社会制度的鸿篇巨制,在国际间引起强烈反响,被译成50多种文字,销售700万册,为英语世界创造了一个流行的新词“Futures shock(未来的冲击)”。据国际科学情报研究所统计表明,它是社会科学文献中被引用最多的著作之一,直到今天还不断出现在报刊杂志的大标题中。
1980年,托夫勒推出另一部力作《第三次浪潮》,再一次风行世界,引起了雪崩般的评论,被称为是“本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杰作之一”,由此创造了充满睿智的术语“The Third Wave(第三次浪潮)”,促成了许多新产品、新公司,甚至新雕塑、新交响乐的诞生,影响了文化思想的各个层面。在20世纪80年代国门初开的中国,《第三次浪潮》是第一本西方思想的流行作品,其影响力是空前的。此书在中国销量达1 000万册之多,曾给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人带来极度的思想震撼。
1990年,托夫勒的新作《权力的转移》横空出世,再度震惊学术界。美国《新闻周刊》等权威杂志从1990年10月起就纷纷刊文评论该书,《世界箴言月刊》的评论称其为“托夫勒的又一次冲击”。
托夫勒的妻子海蒂也是知名的未来学者,两人多次合作著述,2006年5月,两人的最新作品《财富的革命》在全球同步出版。
托夫勒是一个难以超越的未来学者,他大气磅礴的巨著,改变了我们对过去、现在乃至未来的看法。在西方学术界,托夫勒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未来学者”,未来学研究因为他的杰出成就而变得辉煌。在30年间,他的学说与思想一次次地在学术界造成强大的冲击,对当今社会思潮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这一专业领域,托夫勒达到了常人无法企及的学术高度。
大师理论速读
1.第三次浪潮
1980年3月,由威廉·摩罗出版有限公司出版了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这是一部阐述人类未来经济发展轨迹和战略的未来学著作。
这本书之所以名为《第三次浪潮》,是因为托夫勒用“浪潮”来比拟人类文明的发展。托夫勒把人类文明划分为三个阶段:农业文明的社会,工业文明的社会、超工业文明的社会。他把农业社会的文明称作“第一次浪潮”,把工业社会的文明称作“第二次浪潮”,把超工业社会的文明称作“第三次浪潮”。第三次浪潮其实就是知识的浪潮。
按原著的篇章结构,《第三次浪潮》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如下:
1)浪潮的冲突超级斗争
托夫勒认为,第一次浪潮今天实质上已经消退了,第二次浪潮还没有完全失去它的威力,但第三次浪潮(主要是科学技术革命浪潮)波涛蜂拥而来,潮头所至,事物无不正在起变化。在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同时受到两个浪潮,甚至三个浪潮的冲击。这些浪潮之间形成冲突,冲突卷起的怒涛,形成一个咆哮喧腾的大海,充满着冲突的急流,旋涡,大旋涡,其中深深地隐藏着伟大的历史潮流。当今世界上各国都存在着紧张的社会冲突,这是一种“超级斗争”,它实质上是第二次浪潮既得利益集团与第三次浪潮人们之间的对抗。
2)第二次浪潮
这一部分包括九章的内容,中心是阐述第二次浪潮经济的基本性质、特征等。
第一,文明的结构。托夫勒认为,300年前一声爆炸震撼了世界,摧毁了古老的社会,创建了一个崭新的文明,这就是第二次浪潮文明。这个文明的建立是通过与第一次浪潮文明的暴力冲突实现的,它的能源基础是化石燃料。这个文明把技术推向一个崭新的水平,它生产了规模巨大的产品,它用大规模销售系统和大规模商业的方式代替了直接销售给消费者。这个文明是一个小家庭加工厂式学校再加公司组织的文明,这是一个音乐工厂化、报纸满天飞的文明。这就是第二次浪潮文明的结构。
第二,无形的楔子。托夫勒认为,第二次浪潮像一把无形的楔子把人类生活劈成两半:生产和消费的分裂。工业化打破了生产与消费的统一,把生产与消费分裂了。第一次浪潮生产与消费合一的经济变成了第二次浪潮生产与消费分裂的经济,于是经济市场化了。
第三,识破法则。托夫勒认为,第二次浪潮经济有6个相互联系的原则:
①标准化原则。工业化社会按照同一个标准生产出千千万万同样的产品。
②专业化原则。工业化文明加速了劳动的分工,以业务专业化的专家和工作职业化的工人。替代了安逸自在多面手的农民。
③同步化原则。工业化文明使人们的劳动生活、工作时间和家庭生活同步了。
④集中化原则。劳动集中到工厂,产品和财富集中到大公司,这是第二次浪潮文明的原则。
⑤好大狂原则。第二次浪潮文明竭力要求扩大生产规模,扩大公司规模。
⑥集权化原则。中央集权成了第二次浪潮各国先进的精致的企业管理方法和政治组织原则。
3)第三次浪潮
这一部分包括13章的内容,其中心是论述第三次浪潮经济的性质和特征。
(1)第三次浪潮经济的技术制高点。托夫勒认为,第三次浪潮经济有自己新兴的动力工业,它不再以早期的电力机械工业为主体,不再建立在第二次浪潮时代传统科学理论上。相反,它们是在取得重大突破的量子电子学、信息论、分子生物学、海洋工程学、核子学、生态学以及太空科学的综合科学理论上发展起来的。其技术制高点是:海洋技术,遗传工程,生态科学等。
(2)第三次浪潮经济的特性。托夫勒认为,在生产上,第三次浪潮经济有两大特征:
其一,用完就扔的短暂性经济。托夫勒认为,适应社会变化总速度的加快和技术上的进步,人们在消费时,一件东西用过一次或用过很短的一段时间就扔掉或换掉。这是第三次浪潮经济的一个十分显著的特征。
其二,分散化和小型化的“非群体化”经济。托夫勒认为,第三次浪潮经济正走向分散化、小型化、生产已开始越过大量生产阶段,向小批量生产转化,生产在非群体化,生产短期的、个别的、完全定做的产品。有些产品的产量非常小,以至于人们,可以称之为“只够老鼠喝的一口牛奶。”我们正日渐离开大规模生产、大众消费的经济,而走向“非群体化”的经济。
(3)产销者理论和市场终结论。
其一,生产者与消费者合而为一理论。托夫勒认为,第三次浪潮经济正在改变生产与消费分裂的状况,它包含一种值得注意的新事物,这就是自产自用。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托夫勒列举了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之一是:商品生产越自动化,单位成本也就越低,反之手工劳动和非自动化劳务的相对价格也就越高,托夫勒称之为相对不经济的定律。他还指出,区别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界限正趋于模糊,产销者正在合一,生产者就是消费者,消费者也就是生产者。托夫勒在这里还进一步分析了产销者合一对经济学的影响。他认为,产销者的兴起,对于改变我们的整个经济思想将起决定性作用。当第三次浪潮开始重建世界经济时,经济学(传统)这门职业由于无法阐明当前发生的状况而遭到猛烈攻击,最先进的工具,包括计算机模式和矩阵对于经济的实际作用告诉人们的情况也越来越少,为此,必须确立第三次浪潮经济学。
其二,市场化终结论。托夫勒认为,产销者的兴起将产生一种历史性的新经济,这种未来的经济,不像任何一种我们已经熟悉的经济。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市场化的终结”。他指出,第二次浪潮使生产者与消费者分裂,而市场恰恰是在生产者和消费者相互分离这个前提下才出现的,第二次浪潮不可避免地使世界市场化了。在今天,在产、消结合再度勃兴之际,市场化行将告终。
(4)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问题。托夫勒认为,几十年的实践证明,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不是单纯奉行第一或者第二次浪潮战略,相反倒是注意把两者结合起来,奉行“甘地加卫星”战略,但即便如此,仍是于事无补,第三世界依然落后。出路何在呢?托夫勒认为,对于不发达国家来说,利用第三次浪潮带来的新科技革命成果,以此为杠杆,结合本国实际,扬长避短,就可跻身先进。
2.未来的冲击
托夫勒于1965年首次提出“未来冲击”一词,用以描述个人在极短的时间内遇到了巨大的变化而经受的粉碎性压力和困惑。托夫勒指出,在社会的剧变下,短暂性的讯息不断袭扰人类的感觉,新奇性的事物不断撞击人类的认知能力,而多样化的选择则不断搅乱人类的判断能力。当人类无法适应这三股联袂而来的变动刺激时,便导致了变动的疾病:未来的冲击。倘若我们能借鉴其中,计划性地去发展全面和谐的社会,则不仅可以避免许多西方过去所遭遇的危机,而且即使我们经济起飞到达先进阶段,也可克服许多未来冲击的危机。
托夫勒把当代西方社会面临的变化概括为短暂性、新奇性和多样性三种形式:
(1)短暂性。首先,短暂性表现在人与物的关系上。人与物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短暂。一用即弃的产品、暂时的建筑、活动和组合部件,出租物品和商品,汇成了一股越来越汹涌的洪流,向人们袭来。
其次,短暂性表现在人与地点的关系上。有史以来,空间距离的意义从未变得如此无足轻重。人与地点的关系从未如此繁多、如此脆弱、如此短暂。托夫勒坚信,在所有向超工业社会过渡的国家里,在未来的人们中间,迁移是一种生活方式,是摆脱过去的限制而获得的解放,是跨入更加富裕的未来的一步。
第三,短暂性表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托夫勒把人际关系分成三类:第一类是长期关系,即婚姻关系。这种关系的“长期性”在西方社会的意义已经很有限。目前美国的离婚率已上升到300‰以上,离婚者的平均婚姻寿命为7年左右。第二类是中期关系,包括朋友关系、邻里关系、同事关系与社交关系。第三类是短期关系,即服务性关系。这些关系同过去相比都有短暂化趋势。人际关系的短暂性,最初来源于城市生活方式,是人际关系数量增长和人的地理流动性加快造成的结果。
第四,短暂性还表现在人与组织的关系上。组织不断调整是对其他社会关系快速变化的反应。环境变化得越快,组织形式的寿命也就越短。美国政府机构经常变动,“内部再设计”在华盛顿已经成为口头禅。一位政府官员宣称:“具有远见的管理者……进行改组以打破僵化的组织结构。他变动工作人员……重新划定工作,以便使工作脱离僵死的划分。”
第五,短暂性表现在人与信息的关系上。社会的整个知识系统正在经历剧烈的动荡。“知识爆炸”有两重含义:一是知识迅速扩大与增长,二是知识迅速陈旧与更新。
(2)新奇性。托夫勒指出,西方社会面临危机,西方社会的大城市由于罢工、权力衰退和暴力而瘫痪,这种危机是“工业化社会本身的危机”。西方社会正处在“超工业革命”之中,这种革命包括青年革命、性革命、种族革命、殖民主义革命、经济革命、技术革命。“革命意味着新奇性”。革命将一连串新奇的东西带到无数个人的生活当中,使他们面对着不熟悉的机构和第一次出现的新形势。未来将展现一连串异乎寻常的事情、耸人听闻的发现、难以置信的冲突和极为新奇的困境,当新生事物或新奇性上升时,在对应行为方面过循规蹈矩的生活的状况便会越来越少。超工业社会将为个人的成长、冒险与快乐提供新的机会,它将为个性的发展大开方便之门。
(3)多样性。超工业革命带来的是非标准化。超工业革命将要提供的并不是有限的、标准化的商品与服务。托夫勒写到“使未来人们深受其苦的,并不是缺乏选择的机会,而是无力应付过多的选择。他们最终可能成为超工业主义所特有的困境——过多的选择机会的受害者。”多样化表现为物质生产的非标准化,以及艺术、教育和大众文化方面的非标准化。多样性还表现为“亚文化群爆炸”,即社会结构的非标准化。嬉皮士、光头士、同性恋者、素食主义者、冲浪者、飞碟迷等丰富多彩的小团体迅速增加。在职业界、业余活动中,亚文化群出现了同样的多样化趋势。
多样性还表现为生活的多样化。托夫勒指出,在性价值上,很少见到一个国家比美国更混乱。在金钱、财产、法律和制度、种族、宗教、上帝、家庭和自我等方面的反复无常的情况,也在折磨着美国。目前,价值观念的变换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社会共有的价值核心正在缩小,我们正在走向一个失去一致性的社会。美国青年的背包里,塞满了无数他们试图仿效的英雄偶像。
3.权力的转移
在托夫勒看来,权力是有目的性的支配他人的力量,是一种社会权力,它是由暴力、财富与知识三要素构成。
权力因质量不同可区分为三种类型:
(1)暴力,它是低质权力,只能用来进行惩罚。
(2)财富,它是远甚于暴力的权力工具。它不仅能用于威胁和惩罚,还可以提供奖赏,它是中质权力。
(3)知识,它是高质权力。它意味着效率,即能用最少权力之源达到某个目标。
托夫勒认为,过去的300年,在所有工业国家之内最根本的政治权力之争都是围绕着财富的分配展开的。今天,人们即使收入与财富不足,人们也将日益围绕着知识的分配,以及获得知识的途径而展开权力之争。明天在所有人类领域出现的全球性权力之争的核心,就是如何控制知识。
权力转移形式有三个方面:
(1)知识分配权的转移。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体力劳动广泛而不可逆转地向服务业和超级信息符号活动转移,这个转移过程造成旧的工业经济因未能使用电子信息系统而被大量淘汰。在大烟囱工业社会中,使用资金循环战略可以刺激经济和增加就业,而在超工业社会中,仅仅通过增加就业人数来减少失业已不可能,因为失业不再仅仅是数量问题,而是质量问题了。托夫勒指出:“在超级信息符号经济中,减少失业任何有效战略都必须少依靠财富的分配,而多依靠知识的分配。”知识的升值使“信息战”——即争夺对知识的控制——才在到处爆发。
(2)知识控制权的转移。随着世界范围电子网络的扩展,权力开始发生转移。谁首先占有和运用电子网络,谁就能占有和运用决定性的经济权力,以及巨大的政治权力。托夫勒认为,国内和国际政治冲突的中心问题是对信息的掌握和利用,因此信息战术是获得知识控制权战术的首要战术。
(3)全球性权力转移。托夫勒认为,世界范围内的权力转移表现为:前苏联集团解体发生的权力转移;南方国家集团分裂而发生的权力转移;日本、欧洲的崛起并成为美国的对手。这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权力转移,与工业社会的衰落和知识产业的兴起有着密切的关系。
托夫勒把“权力的转移”界定为:“最重要的权力转移不是从一个人转移给另一个人,也不是从一个政党、机构、国家转向另一个政党、机构、国家。真正最重要的变化是伴随着社会向明天加速碰击的过程而在暴力、财富、知识三者之间发生的潜移默化的权力转移。这正是权力转移世纪的危险而又令人振奋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