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加值与平衡记分卡的区别

经济增加值和平衡记分卡评价系统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两种业绩评价模式的创新,它们都超越了传统的财务业绩评价系统的领域,代表了当前公司业绩评价最先进的方法,对现代企业的管理具有重大影响。这两种业绩评价模式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对企业的全部要素进行计量和评价。但是,两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理论基础的差异比较

经济增加值和平衡记分卡立足的理论基础是不同的。经济增加值是以财务管理理论为基础的,而平衡记分卡的理论基础则包含了传统的战略管理理论和核心竞争力理论。理论基础的不同决定了两者在指标的设计、决策的依据、企业的成长动因和资本观念等方面的不同。

在指标设计方面,经济增加值依赖的是财务模型的计算,在对企业价值创造的揭示指标上体现为单一的综合性业绩指标。而平衡记分卡不仅包括财务指标,还包括了顾客满意度、内部流程以及学习与成长三套指标,从而有效地弥补了财务指标的不足。

在战略决策制定与实施提供方面,经济增加值关注的是现金流量,其决策是以财务模型计算的结果为依据。从战略思维模式的角度看,其功效主要集中在从财务上引导战略决策制定,而在战略的实施上具有一定的事后性和静态性。而平衡记分卡首先作为一种战略的实施机制,适用于外部机会和内部核心能力为起点的战略导向,重视的是非财务指标与财务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

在企业成长的动因和资本观念方面,从经济增加值计算模型来看,企业的未来成长和价值的创造是对过去和现在的收入、成本与资本结构的反映。在资本观念上,其是将实物资本当作一种具有使用寿命、价值随着折旧或者摊销而减少的实物存量,而将智力资本或者无形资产当作一种剩余。而平衡记分卡认为企业长期成长的根源性动因是企业的核心能力,其将资本作为一种过程,通过各种资本的合理配置,企业的无形资产会随着不断的重复使用而增值,并提高实物资本的生产效率。

(二)功能差异比较

经济增加值是从结果上对企业全部要素的使用效果进行了计量和评价,其评价的核心是综合性的财务指标,但其缺乏对内部经营过程进行有效计量和评价的手段。平衡记分卡则用因果关系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联系起来,通过建立战略反馈机制来对生产过程中财务资本和智力资本的配置情况进行动态的调整。

经济增加值采取的是财务计算的方式对业绩进行评价,项目投资后能否生成正的经济增加值成为决策的依据。因此,经济增加值是一种以结果驱动过程的作用机制。而平衡记分卡则是一种过程驱动结果的作用机制,其将战略目标分解为各年度的预算目标,并用因果关系将四个方面的业绩指标联系起来,通过建立短期的财务评价手段和非财务评价手段来逐年审议战略计划实施情况。因此,平衡记分卡是通过建立有效的战略反馈机制来对因果关系进行动态的调整。

总体而言,经济增加值为企业提供了单一的指标来判断企业是否经营成功,将企业各部门连接起来,共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与传统的会计利润指标相比,经济增加值强调股权资本成本,鼓励长期行为。而平衡记分卡揭示了驱动战略的目标,它需要采集多方面数据,过程较复杂,缺少集中性。但是平衡记分卡拓宽了绩效考核的范围,其包括财务和非财务指标,能够向员工传递公司的远景目标,实现公司长远和可持续性的发展。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djsbq.com/3923.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