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景型领导理论的主要观点

愿景型领导理论的主要观点

20世纪80年代学术界(Mendell Gerjuoy,1984)和实践界(Business Week,1984;Kiechel,1986)把战略与领导相结合产生“愿景型领导”概念。整个80年代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愿景型领导的概念认识。之后,相关学者对愿景型领导进行了进一步研究,主要包括:

Westley和Mintzberg(1989)研究指出,愿景化过程由三阶段构成,即领导对未来组织状态的想象;领导有效地描述愿景并传递给追随者;授权使追随者能有效地实现愿景。 Westley和Mintzberg把愿景型领导比作一出戏,并给出了三阶段的动态模型:练习(想法)→表演(愿景)→互动(情感与行动)。

Senge(1990)致力于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与实践,学习型组织的领导应该是愿景型领导。所以愿景型领导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设定方向、做重大决策和激励下属”,而是进行五项修炼:

①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

②改善心智模式(improving mental models)。

③建立共同愿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

④团体学习(team learning)。

⑤系统思考(system thinking)。

Collins和Porras(1994)对18家愿景型企业和18家对照企业进行了长达6年的研究,探究为什么“愿景型企业经历着一代又一代产品、一代又一代领导人却能长盛不衰”?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djsbq.com/3727.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