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置换效应对管理的启示

组织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既定目标而展开和进行的,但在管理实践中达不成或只达成部分既定目标的情况却比较多,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目标置换”是比较普遍和典型的一种。美国管理学家约翰·卡那所更提出了“目标置换效应”,他认为:对于如何完成工作的关切,致使渐渐地让方法、技巧、程序的问题占据了一个人的心思,反而忽略了整个目标的追求。据他做过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影响目标达成的所有因素中,“目标置换”因素占了67%以上。

绩效目标的实现是组织对于员工的期望,是员工内在价值的外部化。然而,员工在追求绩效目标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目标置换效应”,“工作如何完成”逐渐代替了“工作完成了没有”。究其原因,目标偏离的发生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比如客观上,管理者没有把明确的目标传达给下属,使员工对数量、质量、时限、标准等元素缺乏清晰的认识,以致目标缺乏方向感,使员工不知道何去何从;或者管理者所订立的目标实现周期过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改变,达成目标的现实条件逐渐丧失,如果目标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可预料的事件,也会分散员工的精力和注意力,真正的目标却被置之脑后。反映在主观上,员工对目标的理解出现偏差或者信息意识淡薄,都会无意识地使自己的行为偏离了既定目标,并且因为得不到负反馈而及时调整和纠偏。

目标置换是实施目标过程中一种“偏差”行为和“错位”现象,若不及时发现和矫正,必然影响目标的达成。关于如何防止绩效目标置换,有下面三个小“处方”。

1.设置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绩效目标、评分标准。除了以职位要求、组织要求为考核标准设置指标外,还要充分考虑到组织及员工所具备的资源条件,确保目标制定的意义。评分标准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方法,不要一味追求量化而扭曲某些绩效衡量标准。

2.对绩效实现的过程进行定期监控。员工在执行绩效目标的过程中,管理者要定期询问相关情况,随时关注达成的进度及相关因素的表现,及时跟进或纠正偏差。

3.加强绩效沟通。考核表是绩效管理的载体之一,但不能替代直接沟通过程中对真正绩效目标的传达。管理者应主动与下属进行面谈,向下属说明指标设置的用意及执行的要求。绩效沟通能够有效地避免或化解绩效目标置换。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djsbq.com/2904.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