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检索系统的发展历史

1946 年,世界上第一台电脑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60 多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据传输技术及存储介质的迅猛发展,计算机信息检索经历了脱机批处理、联机检索、光盘检索与网络化检索4 个阶段,计算机检索正以其快速、高效、便捷、海量等特点赢得全世界最广泛的认可和青睐。

1.脱机批处理检索阶段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是脱机检索的试验和实用化阶段,其特征是检索时利用计算机作批处理。计算机信息检索工作开始于20 世纪50 年代初期。1954 年,美国海军军械试验站图书馆利用IBM70l 电子计算机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情报检索系统。1959 年美国人卢恩利用IBM-650 电子计算机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定题检索系统,为科研机构一定主题的新到文献提供服务。1961 年,美国化学文摘社用计算机编制《化学题录》(Chemical Titles),首次利用计算机来处理书目信息。此外,还有1962 年美国国家航天局开设的NASA 系统,1964 年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的医学文献分析与检索系统MEDLARS 等。在这一时期,计算机还没有连接通信网,也没有远程终端装置,主要是利用计算机进行现刊文献的定题检索和回溯性检索。当时的信息检索是脱机批处理检索,即由用户向计算机操作人员提问,操作人员对提问内容进行主题分析,编写提问式,输入计算机,建立用户提问档,按提问档定期对新到的文献进行批量检索,并将结果及时通知用户。

2.联机检索阶段

20 世纪60 至80 年代是联机检索试验和实用化阶段。1965 年以后,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进入实用化阶段,存储介质发展为磁盘和磁盘机,存储容量大幅增加,数据库管理和通信技术都有深入发展,信息检索从脱机阶段进入联机信息检索时期。1965 年系统发展公司进行了首次全国性的联机检索表演。1967 年以后,许多联机检索系统相继出现。第一个大规模联机检索系统是1969 年全面投入运行的NASA 的RECoN 系统。1970 年美国洛克希德(Lockheed)公司的DIALOG 系统和系统发展公司的ORBIT 系统相继建成,美国MEDLARS 也于1970 年发展了联机检索系统MEDLINE。此后不久,欧洲宇航局的ESA-IRS 系统和美国纽约时报联机检索系统投入运行。随着国际联机检索系统的发展,信息检索在这一阶段实现了远程实时检索。

3.光盘检索阶段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一种新型的信息载体激光光盘在信息检索系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自1985 年第一张商品化的CD-ROM 数据库Biliofile(即美国国会图书馆的MARC)推出以来,大量以CD-ROM 为主载体的数据库和电子出版物不断涌现,从而使得光盘检索以其操作方便、不受通信线路的影响等特点异军突起,大有与联机检索平分秋色之势。早期的光盘检索系统是单机驱动器和单用户,为满足多用户同时检索的要求,即同一数据库多张盘同时检索的要求,出现了复合式驱动器、自动换盘机及光盘网络技术。

4.网络化检索阶段

进入20 世纪90 年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基于客户/服务器的软件的开发推广,因特网(INTERNET)的应用从单纯的科学计算与数据传输向社会应用的各个方面扩展。图书馆、信息服务机构和科研机构以及一些大的数据库生产商纷纷加入到因特网上,许多联机系统纷纷上网,把自己的系统安装在互联网的服务器上,为信息需求者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服务。这些构成了极其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信息检索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djsbq.com/2488.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