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商帮(商人)陈伟南:乐于奉献的香港“饲料大王”

在浩瀚的星空中,有一颗“陈伟南星”熠熠生辉。为了表彰爱国实业家和慈善家陈伟南的杰出贡献,这个国际编号“8126”的小行星有了永久的名字。

1919年2月18日,广东省潮安县沙溪镇沙溪二村的陈家,全家上下喜气洋洋,如同过节一般,因为陈家又添了男丁,这个男丁就是陈伟南。陈家在当地是大户人家,家风淳朴,世世代代都很勤劳诚实。陈家祖辈常常教育子孙“老实终须在,作恶无久奈”,年仅6岁的陈伟南将祖训牢记在心。

陈伟南生性少言寡语,勤劳能干,很小的时候就喜欢跟父兄们到田间干农活,还帮助邻居阿公阿婆干活,深得长辈的喜爱。因为家境殷实,再加上勤奋努力,陈伟南书读得极为顺利。1933年初中毕业,年仅14岁的陈伟南被广东省第二师范学校(即现在的韩山师范学院)破格录取。

师范学校的3年教育,使陈伟南受益匪浅。日后,陈伟南经商成功,其为人处事的谦和儒雅与当时的学校教育密不可分。

在师范学校,陈伟南的最大爱好就是静静地站在山顶,出神地俯瞰韩江上南来北往的船只消失在尽头,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

1937年毕业后,陈伟南在韩江南下北上的帆影诱惑下,决心到外面的大世界去看看。他把想法告诉了父亲,却遭到父亲的坚决反对。孝顺的他只好顺从了父亲的心愿,回到沙溪。在家乡,陈伟南卖过生柑,扒过猪粪,种过水稻,理过账目。1937年春节过后,陈伟南终于在大伯的帮助下说服了父亲,拿着家中用一担谷子换回的5块大洋,告别家人只身坐船到了香港。

到香港后,陈伟南在一家小公司——香溪公司工作,薪水微薄。陈伟南脑子灵活,手脚勤快,从待人接物到进货出货,几年间陈伟南在香溪公司学到了不少生意经,对于为商之道开始入门。

1941年12月25日,日本侵占香港。港岛内外交通断绝,以转口贸易为主的香港经济随之窒息。香溪公司也难逃厄运,租赁存放粮食的仓库被日本宪兵贴上封条,不准拿出去卖,公司只能停业。香港沦陷后,陈伟南回乡务农了几年,1946年再度赴港。他认定了要干出一番大事业来,打算从实业干起。

1947年,陈伟南和林作辉合作创办了星洲胶业公司,代理销售马来西亚、新加坡橡胶。橡胶销售还算不错,但苦于资金严重不足,又无处借贷。陈林二人决定量力而为,绝不拖欠货款。货主也对星洲公司很信赖,供货源源不断,他们的生意越做越大。由于香港市场对橡胶的需求量有限,于是,陈伟南转战澳门,在澳门创办了星华贸易有限公司。他扩大经营项目,主要经销橡胶、粮油食品,并拿到了荷兰风车生粉、粟粉的销售代理权,公司业务迅速扩大。

经过20年的商海奋战,陈伟南不仅有了丰富的生活阅历,而且在经商方面也显现出非凡的天赋。陈伟南除了管理日常业务外,还密切关注外界方方面面的变化,寻求着新的发展契机。

20世纪60年代,香港经济从转口贸易开始向工业化转移。政府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扶持发展本地禽畜饲养业,陈伟南认为饲养业的发展一定会带动饲料业的兴旺,于是在1964年创办了屏山企业有限公司。由于应市而生,屏山饲料厂的规模日益扩大,陈伟南在业界的声望也越来越高。

1970年,在陈伟南的倡议和组织下,成立了香港粟米饲料进口商会,会员有五十多家。多年来,作为主席的陈伟南,深得会员爱戴,年年连任。1983年初,陈伟南引进最先进的设备生产混合饲料,屏山企业成为当时香港禽畜饲料业最具竞争力的企业,被美国《国际饲料》杂志评为亚洲最大的饲料企业之一,陈伟南也被香港人誉为“饲料大王”。一时间,屏山牌饲料更是畅销东南亚。

陈伟南生于旧中国内忧外患的年代,他以实业报国为己任。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行经济封锁。陈伟南利用香港的特殊地位,动用各种关系,输入内地紧缺的物资,把需要出口的货物运往国外。

改革开放后,陈伟南开始大展宏图。1985年1月3日,经过一番实地考察后,陈伟南与广州市畜牧总公司正式签订了合资办厂的合同和章程,双方各投资人民币550万元,成立穗屏企业有限公司。穗方提供建厂地皮,而购买设备的资金则几乎全部由陈伟南垫付。从办穗屏公司开始,事无巨细,只要陈伟南能够做到的,如资金、设备、技术,他都无偿地从香港屏山送到广州穗屏,等到穗方人员能胜任了,才逐步把屏山人员撤回。随后,陈伟南在广东、河南、四川等地合资合作兴办的饲料厂、种禽养殖和商贸等企业有十多家。

陈伟南花了几十年的努力终于建立了自己的事业,但他的桑梓情怀并没被掩盖。

在一次晚会上,有一位干部问:“陈会长,你是哪里人?”“潮安沙溪!”“沙溪很穷啊。”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句话刺痛了陈伟南的内心,谁不希望家乡好,他认为要让家乡脱贫致富,首先要把教育搞好,提高年轻一代的整体素质。

1985年12月,由陈伟南捐资兴建的沙二小学新校舍落成。在庆典仪式上,陈伟南深情地说:“我年轻时远离乡井,奋斗香江几十载。月是故乡明,山是故乡青……常思立人立国,教育乃万年根基,根深才能叶茂,而普及农村教育,尤为整个教育之基础。振兴教育,才能振兴中华。”这发自肺腑的话语,正是陈伟南爱国爱乡的心声。

此后,陈伟南又捐资4000多万元,建设了宝山中学。

陈伟南不仅心系沙溪故里,也情系母校第二师范学校。他每次走进第二师范学校,总是左问右问,只要得知哪里需要完善,便主动提出捐资,如果不是个人能够完成的,便四方联系,直到事情完全解决为止。至今,他为母校累计捐资超过1300多万元,受惠于陈伟南奖教金、奖学助学金的师生超过2000人。

除此之外,陈伟南还捐资支持北京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和广州农业专科学校等10所学校的建设。近年来,他又捐资支持肇庆学院的建设。国际汉学大师饶宗颐曾这样评价陈伟南:“很少有一个人像他那样,崇文重教,经济非首富,坚持不懈,贯彻始终。愈做愈投入,越干越开心。”香港客斋出版社总编辑郭伟川评价陈伟南时说,香港是一个重商重利的地方,以陈伟南的身价与捐款捐资的这种比例,是非常少见的。

陈伟南对教育的投入不仅仅是捐资,还有对晚辈的关爱和鼓励。在他个人网站的留言板上,经常有上千条留言,其中大部分是海内外潮籍晚辈对陈伟南的问候与请教,和他自己对留言的回复。虽然陈伟南不会打字,但他经常把对每一条留言的回复写好,让秘书发到网上。他说,引导年轻人积极向上,是自己的应尽之责。

1987年,陈伟南当选为汕头市第六届政协委员,开始参与家乡的议政论政。潮汕地区在行政区域上曾合合分分,陈伟南意识到必须及时加强大潮汕意识,促进四市之间以及在港四市潮籍人士之间的团结。他多方联络,四处咨询,在他的精心组织下,潮汕港澳政协委员联谊会于1993年6月正式成立。此后,联谊会经常开展活动,为振兴潮汕经济,协助维护港澳地区安定繁荣出谋献策。2001年10月,由陈伟南首倡、发起、组织的香港潮属社团总会成立,他把各种各样的潮属社团联合起来,实现了广大潮籍人士多年的心愿。

在此期间,陈伟南又多了一桩心事。如何使粤东地区更好地团结起来,加强经济社会协作呢?2006年9月18日,趁着以“促进粤东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的会议在汕头召开之时,陈伟南向粤东各市的领导提出粤东四市经济社会协作构想,这个构想在次年变为现实。

2008年11月,在汕头召开了粤东四市经济社会协作党政联席第二次会议。陈伟南此次回汕头特别向秘书长询问会议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是否得到进一步的落实解决,他说合作建议是他提出来的就要负责到底。

年过九旬的陈伟南,一提到粤东四市经济社会协作的促成,就难掩激动,他说:“粤东四市携手合作,这一直是海内外众多乡亲的共同心愿。现在经过各方努力促成,这件事终于办成了!我实在忍不住,总觉得高兴得要流泪……”

“事业的成功在于努力,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陈伟南的这句口头禅充分体现了他崇高的人格与志向。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djsbq.com/4280.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