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商帮(商人):东方犹太人的燎原之火

西方有这样的说法:全世界论智慧首推中国人,论赚钱能力当属犹太人。而潮商,集二者之大成,被誉为“东方犹太人”。从清朝开始,潮帮就被公认是最有活力、最会赚钱的商帮。

潮州商人往往是从故乡起航,在陌生的异域追求理想,在人生地不熟的环境下,潮商能够成功,更多的是因为他们团结、肯吃苦的精神和无与伦比的智慧。

至雍乾时期,在商业领域,潮商逐渐进入到高潮阶段,红头船结众出海,声势浩大,而潮商也因为其自身的特点,多远赴海外,在异域投资,将更多的行业置于自己的商业帝国之中。由中国的潮汕地区开始,潮商开始远征南洋,沿着一路的惊涛险滩,铸造起属于他们自己的商业城堡,当无数城堡连接起来后,我们就会看到犹如国王般雄踞于此的潮州商人。

潮州商人有很强的乡土认同感,很多海外潮商虽常年旅居海外,但终其一生却乡音不改,“我是潮汕子孙”的印记深深地烙在了潮商的骨子里面。他们团结一致,互帮互助,把同乡当成“家里人”看待。

少年潮州子弟能到异域求财,最初往往是因为同乡的提携,前文提到的张振勋,他自小渴望去海外经商,但因家贫只能在家乡竹器作坊做学徒,后来,有位姓黄的同乡恰好返乡,才将这位未来的东南亚首富带到了南洋,开始了他的传奇人生。不仅是张振勋,我们熟知的李嘉诚也是如此,如果他早年没有舅父的收留,也就可能没有几十年后香港塑胶花开遍世界的奇迹。

潮州商人的乡土观念不仅停留在提携后辈上,在商业领域中,潮州人合作互帮的做法更是比比皆是。

泰国暹罗湾是潮州商人很早就到达的地方,当时移居暹罗湾沿岸和湄南河流域各地的潮州人,在已经扎根在当地的潮汕同乡的鼎力帮助下,大规模种植甘蔗、胡椒、烟叶等经济作物,一步步富庶起来。他们大面积种植甘蔗,开设榨糖作坊,然后推向市场和提供出口。之后,潮商把甘蔗园和制糖厂逐步扩大到暹罗东北部,暹罗的同乡互相帮扶,坚持有钱大家赚的原则,经营者不断增多,这个行业的技能也渐渐被潮州商人所掌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潮州商人除了用正规的手段进行商业竞争外,更多的是选择合作。往往一人带动一乡,一荣俱荣,互惠互利。

除了团结外,潮州商人还肯吃苦。远道而来的他们在最开始往往是一无资金二无技术的“穷小子”,“穷小子”能掘得的第一桶金,往往是汗水汇集而成的。

曼谷唐人街,其规模及繁华程度,在东南亚各地的唐人街中,堪称魁首。它由三聘街、耀华力路、石龙军路三条大街以及许多街巷连接而成。而当年,三聘街一带最早就是潮州商人打拼的发源地。在这条曼谷最古老的商业街上,潮商凭借各自的经营特长和生产技术,做买卖、做手工和充当各种工艺匠,打造金银首饰、编制竹器灯笼、生产金属器皿和各种生活日用品。

更多初来乍到的潮州人并非精通这些技艺,什么都不会怎么办呢?如果什么都不会,那就靠力气!于是,更多的潮州人就在湄南河岸边用木制人力车和小艇载货载人,开始了最初的运输行业,这不需要技术,只要能吃苦耐劳就可以。他们每天三更眠五更起,寒暑不辍,终见成效,不少人渐渐有所积累,从最初的苦力,逐渐自主创业做老板,之后就是店铺由一家变两家,两家变四家,进而遍布多个地区。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整个曼谷城区西部店铺商行林立,小到经营土特产的小店,大到百货公司、酒楼、金行、侨批局,都有潮州人的商号。再说起曼谷唐人街的繁华时,那些面露微笑的潮州商人或许正是前些年奔波在湄南河岸边的“华人劳工”。而这仅仅是这群“东方犹太人”创业的开始。手中有了资金,潮州商人开始显示出他们在商业领域中的才华,仿佛一颗火种,只要播撒到大地,就立刻会以燎原之势,席卷而来。

随着暹罗国内商业的不断发展,潮商又转战到内地各府,在城乡建立商业网点。他们顺着暹罗的铁路沿线,深入到了内地,开辟新的战场。

19世纪中期,潮商又抓住暹罗政府开放对外贸易的契机,在当地投资经营航运业、出入口贸易业和金融行业,直接参与各国商人的商业贸易活动,有的甚至通过投标的方式向王室承包“赠饷”,获得了经营某种垄断行业的专利权,就这样一步步累积财富,逐渐成为在当地享有盛誉的富商。这期间的潮商群体,居于暹罗华侨五属(潮、闽、琼、广府、客家)商帮之首。当时暹罗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八大华侨企业———陈黉利行、廖荣兴行、陈炳春行、光兴利行、顺福成行、财合行、许和发行、老长发行,其商主全都是潮商。

潮商势力自暹罗开始,渐成星火蔓延之势。汕头开埠后迁到新加坡的潮州人,大多也在那里经营种植业。到19世纪后期,新加坡的蜜、椒种植业基本上都是潮商所经营的,很多人从身无分文的穷小子一下子成为巨富,比如佘有进、曾亚六等。20世纪初开始,为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潮商又陆续转种菠萝和橡胶,当时林义顺就曾雇用上万名从汕头去的劳工,在三巴旺和柔佛一带进行种植,面积最多时达到2万英亩,一跃成为当时新加坡华侨界又一位响当当的领袖人物,拥有超百万的资财。

潮商在泰国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其间包含着无尽的辛勤和智慧,是潮商群体画像的缩影。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只要是商务、金融家青睐的领地,这样的潮商故事就被无数遍地翻版和复制。

在马来西亚(当时马来西亚与新加坡合称马来亚)从事经营的潮商,早期主要种植甘蔗、甘蜜、胡椒、木薯、橡胶等经济作物。这期间,潮商还在马来西亚经营商业,经营者包括流动小贩、固定摊贩、大小零售商和批发商,也有一些经营中介商和区际贸易的“郊商”,他们同样创造出引人瞩目的业绩和财富。在越南和柬埔寨同样有不少潮商先后在堤岸、迪石、河内、会安、金边、马德望等地从事各种商业活动。

如何让雪球越滚越大?这些潮商把商业资本逐步转化为金融资本,潮商的精明和审时度势就体现在这里。潮商开始经营起了汇兑庄、侨批局……

在19世纪40年代初,海内外潮商纷纷去香港创立商号,在香港上环文咸西街、永乐街一带做南北货物转口买卖的商号中,由潮商经营的就有二十多家。19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香港转口贸易的兴起,南北行生意越做越旺,潮商更是凭借长期积累的行业经验和丰富的创业基金,占尽天时、地利与人和优势,在香港转口贸易领域大展宏图,黉利栈、广德发、金裕丰、李炳记、丰昌顺、和记行等一批南北行的老字号中外驰名。暹罗、新加坡、越南的潮商也陆续回中国香港创业,先后创办了“暹罗庄”、“新加坡庄”和“安南庄”,从事香、暹、叻、汕区际贸易,自此,区域性经营网络全面铺开。

此后,几代潮商在中国香港不断开拓发展,先后涉足米业、药材业、饼食业、瓷器业、纸业、凉果业、柴炭业、茶叶业、菜籽业、汇兑业和侨批等多个行业,成绩斐然。如日中天的潮商,在中国香港扎下了根。

当前活跃在商海中的海内外潮汕人,大多是年轻一代的潮商,后生可畏。和祖先相比,他们几乎都受过良好的教育,随后接过上辈人的权杖继续扩大家族事业。他们活力四射,目光远大,在继承老一辈潮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走向世界的一股蓬勃力量。

目前潮商不仅在本土茁壮成长,而且已经扎根国内及世界各地。中国香港最大的华人企业是李嘉诚的长实集团;欧洲最大的华人企业是陈氏兄弟(陈克威、陈克光)商场;泰国最大的企业是陈弼臣家族的盘谷银行;北京有一度为全国最大的连锁家电企业的国美集团;深圳有国内最大的休闲游戏门户腾讯科技。潮商以锐不可挡之势进军到移居地和本土的各个行业。

2003年,欧美潮商社团举办联谊年会时,法国总统希拉克亲自致函祝贺,盛赞潮汕人融入居留地的能力和卓越的工商成就以及对法国文化多元化的贡献。他说:“你们是一个深为中国文化传统而自豪的群体。以法国为例,你们的群体建立了亚洲和西方的关系。”

一张潮商的世界性商业版图正在缓缓拉开!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djsbq.com/4257.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