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评价影响及效果
标杆学习的目标是要改善企业的绩效,因此必须对标杆学习带来的影响和改善成果进行评估,以鉴定实施方案的有效性。由于变革的过程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并非所有的改善成果都能立竿见影,大多数绩效变化往往要很久以后才会显现出来,因此必须考虑长远的效果不能短视。
评估标杆学习活动是否取得了预期效果时,不应该通过观察、观测或猜想,而应该通过一系列的指标体系来考察。例如平衡计分卡和经济增加值。
(1)平衡计分卡
常用的评价标准主要有两个,财务指标和质量指标。在今天的以知识为重点的市场竞争中,必须找到一种全面的业绩评价标准来代替某个单方面的、短期的衡量工具。平衡计分卡正是这样的一个具有更高的科学性、全面性、客观性的衡量工具,它可以从四个角度来对标杆学习项目的结果进行评价,克服单纯采用财务指标时评价结果的滞后性,实现短期与长期目标、财务与非财务度量之间、落后指标与领先指标之间以及企业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平衡。这四个角度分别是:
财务角度。从股东角度来评价标杆学习所取得的成效对企业业绩增长、利润率以及所带来的风险的大小。
顾客角度。从顾客角度来评价标杆管理所取得的成效对企业价值以及差异化的影响,以此判断企业对顾客的吸引力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
内部运作流程角度。从企业内部流程效率最优化的角度出发,评价标杆学习是否使各个业务流程最优地满足了顾客和股东需要。
学习与成长角度。从企业长期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角度出发,评价标杆学习是否优先创造了一种支持企业变化、革新和成长的气候,是否使企业具有了持续学习的能力。
(2)经济增加值
经济增加值是另一种精确的衡量工具,克服了平衡计分卡的两个缺陷:没有精确的度量标准来权衡各种尺度及目标的比重以得出一个评价分数;不能和员工的报酬挂钩,因为企业的资源有限,单方面的绩效提高需要消耗超出平衡水平的资源,往往导致其他方面因资源缺乏而效率下降。经济增加值就是扣除所有资本后的税后净利润,它衡量的是全要素生产率(彼德。德鲁克在《信息化决策层的真正需要》一文中指出),可以综合评价业绩的提高状况,例如从资本成本减少以及资本不变条件下利润是否增加等来衡量标杆学习是否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
总之,在标杆学习实施的全过程以及实施以后,企业需要建立一整套评价体系来衡量标杆学习活动所取得的成果。这套指标体系必须是科学、客观的,且不能太过复杂。通常将平衡计分卡及经济增加值结合起来是标杆学习一个最为理想的选择。
2.评估标杆流程
标杆学习的两大目标分别是:提升机构或企业的效率,以及发展员工的技能和学习能力。因此,对标杆流程及标杆学习团队的表现进行评估是一个不能忽视的步骤。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管理及文化差异,对标杆流程的评估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标杆流程的本土适应性,从现有的管理及文化基础出发,采用适合组织及现有质量改进措施的标杆学习流程,避免盲目照搬其他组织的特定方法,从而使标杆学习流程不断改进,更好地帮助提升企业的绩效。
3.持续改进
在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如果满足于现状、止步不前无异于自取灭亡。标杆学习实施后,即使占据领先地位也只是暂时的,必须重新调整标杆并持续不断进行标杆学习,企业的绩效才会持续不断地提升。
首先,由于信息是不断动态变化的,企业在标杆学习过程中建立的数据库也必须持续不断更新,以保持标杆学习对象的最新信息,让组织明确自己是否赶上或超过了对方。
其次,要将标杆学习融入到组织运营中,制定持续的绩效改进计划,将标杆学习所确定的最佳流程纳入年度经营计划,并配置资源和创造条件使最佳流程在企业内得以顺利执行。
总之,只有不断保持信息更新,并将标杆学习融入到企业的日常运营中,标杆学习才能持续不断的进行下去,才会给企业持续不断地带来业绩提高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