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造船模式被人们称为“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造船模式”,而作为日本造船业的标杆性企业川崎造船,其精益生产模式更是值得认真研究和学习。
川崎造船厂的生产目标极为明确: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生产质量,从而获得好的产品利润。基于此,川崎造船厂格外看重对以下方面的管理。
一是一个流作业。
在传统造船模式下,企业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往往会追求设备利用率,全面组织批量生产。然而,生产准备时间长和在制品库存多,这是组织批量生产的特征。而造船生产的最大浪费就是生产过剩。
但是在川崎造船厂,每一个部件和中间产品都需要做到持续不间断地生产,按内外部客户的要求,按时完成生产——不提前、不拖延。把相同类型的中间产品,逐件、不断地组织传送带式的生产流程,也就是“一个流作业”,这使得川崎更有效地实现了零库存管理,从而大大减少了生产过剩的问题。不过,在一个流作业下,一旦作业出了问题,即需立即予以解决,否则生产就会出现停顿,直接影响后续生产。
比如,传统造船的板材和型材皆为批量加工的;加工完成后,被存放在堆场里,然后按进度进行理料,再分类分批提供给加工车间。而川崎造船厂的运作模式是:将板材和型材在工场按构件装配平面和曲面进行分道切割加工,然后连续不断地提供给分段流水线。这样一来,便节约了堆放和理料时间,同时缩短了生产周期。
而且,因作业要求,第一天切割加工好的材料,第二天便会被用于装配和分段制作,所以一旦有质量问题,便能够迅速作出反馈,马上解决,不会影响到下道工序生产。在这样的运作模式下,作业人员也会主动思考,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随之提高。
二是实施均衡化生产。
为了保证连续生产,更好地实现一个流作业,同时又能满足产品需求的节奏,川崎造船厂严格设计生产节拍,并要求各环节做好协调,以实现均衡化生产。
在造船作业中,生产节拍可以是每半天合拢两个标准分段,也可以是每20分钟交付一个托盘的管子。生产节拍是生产管理中的一个对象,通过建立生产节拍推行均衡化生产,可以使生产运作更为流畅。但是,生产节拍并不等同于生产周期。
比如,20分钟可生产交付一个托盘的管子,而下道工序每1个小时需要一个托盘的管子。这样,生产周期就小于生产节拍。如果满足生产节拍要求,生产能力必然被放空,导致待工或设备产能闲置;如果上一工序生产连续不断,必然造成大量的库存积压。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极大的浪费。反之,如果生产周期大于生产节拍,那么就需要提前安排生产或安排员工加班,做好一定的库存储备,以此来满足生产节拍所需。
为了避免上述浪费,川崎造船厂积极组织均衡化生产。在此过程中,川崎会灵活调配各项资源,使生产周期与生产节拍保持基本一致状态。
总而言之,一个流与均衡化生产模式,使得川崎造船厂既保障了船舶制造质量,又实现了有效的成本控制。时至今日,川崎造船厂已然在日本重工型企业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成为日本五大造船企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