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整体监控的主要依据

项目整体监控的主要依据

(1)项目管理计划:是项目整体监控的基线(Baseline)。

(2)进度预测:基于实际进展与进度基准的比较而计算出进度预测,通常表示为进度偏差(Schedule Variance,SV)和进度绩效指数(Schedule Performance Index,SPI)。如果项目没有采用挣值管理,则需要提供实际进展与计划完成日期的差异,以及预计的完工日期。通过预测可以确定项目是否仍处于可容忍范围内,并识别任何必要的变更。

(3)成本预测:基于实际进展与成本基准的比较而计算出的完工尚需估算(Estimate to Completion,ETC),通常表示为成本偏差(Cost Variance,CV)和成本绩效指数(Cost Performance Index,CPI)。通过比较完工估算(Estimate at Completion,EAC)与完工预算(Budget at Completion,BAC),可以看出项目是否仍处于可容忍范围内,是否需要提出变更请求。如果项目没有采用挣值管理,则需要提供实际支出与计划支出的差异,以及预测的最终成本。

(4)确认的变更:经批准的变更,需要对它们的执行情况进行确认,以保证它们都得到正确的落实。

(5)工作绩效信息:从各控制过程中收集并结合相关背景和跨领域关系,进行整合分析而得到的绩效情况。工作绩效信息可以包括可交付成果的状态、变更请求的落实情况、预测的完工尚需估算。

(6)事业环境因素:如对项目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各种文件,它们构成项目实施的边界条件。

(7)组织过程资产。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djsbq.com/1371.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