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内部招聘:内部招聘的例子案例

内部提升是指从组织内部提拔那些能够胜任的人员来充实组织中的各种空缺职位。

从内部提升意味着由较低职位提升到较高职位,即提到主管人员的职位,然后逐级上升。实际上,企业中绝大多数工作岗位的空缺是由公司的现有员工填充的,因此,企业内部是最大的招聘来源。

专门从事人力资源研究的艾洛格公司对全球知名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在人才争夺白热化的今天,员工内部流动机制已成为国际企业人才管理的重要一环,在受调查的近百家企业中,76%建立了员工内部制度,61%的公司每年有超过40%的职位从内部招聘。

海尔的“求才”也主要是通过内部招聘获得的。

据统计,20世纪中叶,美国有50%的管理职位由公司内部人员填补,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这一比率上升到90%以上。调查表明,在世界500强企业中,85%以上的管理职位是由企业内部提拔起来的人担任的。

联邦快递公司认为:“只要有可能,我们就会从企业现有的雇员队伍中寻找合适人选来填补职位空缺。”

彭尼公司的政策是:“当公司的某一部门出现职位空缺,而内部又有一个合适候选人填补空缺,我们就会搞内部晋升。”

沃尔玛公司的老板沃尔玛的用人原则是:由过去的“获得、留住、成长”变成现在的“留住、成长、获得”。这绝非简单的文字游戏,而是体现了沃尔玛在用人方针上的变化,说明公司更加重视从原有员工中培养、选拔优秀人才,而不是一味地从外部招聘。

诺基亚重视本土化人员的选拔。他们认为,本地人更熟悉当地的市场和需求,即便是高级职位也任命给本地员工,前提是员工是富于前瞻性的,“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在高级职位上发挥自身优势和对当地下属独有的亲和力。

通用电气公司认为,本土的和尚会念经。每年,通用电气公司的总裁和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都要花160个小时仔细审阅简历,看看能否挑选出未来企业需要的管理人才。这些候选人并非来自公司之外,全部是公司内部人员。通过精挑细选,通用电气会挖掘出机构内最有潜力的人,然后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培训和指导。因为通用电气认为,给予高级管理人员在公司内发展的机会可以留住这些人才。8%的人才流失率证明通用电气的人才战略相当成功。

在英特尔公司内部,机会非常多。经常在英特尔看到的例子是,有些时候认为一名员工非常优秀,就专门为他设置一个新的职务。英特尔的用人原则是,如果员工做得不好,那是因为我们没有把他放在一个适合他的位置上。

摩托罗拉实行“内部机会”制度。当公司有空缺时,首先从内部招聘,把机会首先留给为摩托罗拉发展做出贡献的内部员工。内部机会制度给员工提供了多方面的发展空间,激发了员工的不同兴趣,挖掘了员工各方面的潜力。

德尔塔航空公司就是以一个内部晋升政策保住人才的好例子。德尔塔航空公司雇用初级雇员,然后通过培训与发展,将他们提升到高级岗位,以承担更大的责任。正如该航空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所说的那样:“德尔塔公司是为未来而雇用人才,雇用应该有利于那些因某种优势而有晋升潜力的人。我们公司几乎实行完全的内部晋升政策。除了少数具有特殊才能的人,都应该从初级岗位干起。”

美国柯林斯所著的《基业长青》又名《百年企业的成功习惯》,总结了500强企业的共同特点和规律。《基业长青》选择的“强中强”主要是人所共知的波音、花旗银行、福特汽车、通用电气、IBM、惠普、默克制药、摩托罗拉、宝洁、迪斯尼等36家世界驰名公司。他在对比分析研究中得出如下结论:破除了企业界公认的公司是理所当然的铁定原则,指出了这些“常识”是错误的。柯林斯提出了新理念,校正了人们的“常识”。其中的一个错误认识是:认为首席执行官是从社会各界选优引进明星式领袖才是最好的办法。其实,自行培养选拔的首席执行官占绝大多数,在样本企业中,从外面引进明星式领袖的只有两家,是极个别的现象。

西门子公司每遇有空缺职位时,总是先在企业内张贴广告,充分挖掘内部人才,只有当企业在内部招聘不到合适人选时,才向外界招聘。西门子公司招聘渠道有许多,在报纸上登广告、参加人才招聘会、找猎头公司、企业自己找人、根据求职信选人等,但首选始终是内部。宝洁很重视年轻人的发展,实行从内部提升的原则。所有的人都是从大学刚出来,都处在同一个起跑线,竞争与升迁的条件是均等的。比如说,如果突然给员工派来一个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上司,实际上许多人是不会心情愉快的。再说,许多有工作经验的人被招聘进来,如果还是和应届毕业生享受同样的待遇,许多人也同样不会高兴。因此,宝洁公司尽量不要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人,万不得已,如果招来了非应届毕业生,他们基本上也会被安排和其他应届生一样,从起点职务干起。毕业生只要有能力,便会很快得到升迁。

在调查中,专家也发现了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员工如果对现有岗位不满,并且在公司内部调动的要求遭到了拒绝,他就很有可能会选择去公司的同业竞争对手那里,即使他内心清楚那里的工作也并不尽如人意。专家认为,这说明,对于员工来说,不自由宁走。因此,阻碍人才内部流动是愚蠢的做法,是在给竞争对手帮忙。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djsbq.com/226.html
返回顶部